大学生离校后如何找工作及建议

时间:2022-09-01 11:10:24

大学生离校后如何找工作及建议

当今社会大浪潮中,社会经济正经历着一个“用工荒”和“招工荒”阶段性的现象,加上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更使得就业难上加难。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如何顺利平稳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5月6日召开了就业工作座谈会,国务院总理强调:“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更指出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新的生活既充满憧憬和期待,又带有迷茫和彷徨。想起北大朱苏力教授在给毕业生致辞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找工作,说是双向自由选择,但都知道,你既没太大的自由,也没很多选择;更大程度上是进入一个格式化的社会,是“求职”。有一份工作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心理的慰藉。找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寄托着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分析

首先,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化的变革,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人们追求稳定高薪的工作是合情合理的,这就造就一个公务员职位达到上百分之一的比例报名,而有些职位却无人问津。国家公开招聘所需人才而设岗位解决就业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就业,相反却加剧了竞争力使得就业愈加困难。在国情的大背景下,国人的个人心理趋向于寻求稳定,找一个“铁饭碗”,给自己一个安全感,安于现状,满足于生活,更满足于脸面。父母的教育是如此,孩子在他们的言传下一定要好好学习,找个体面的工作,光宗耀祖。

其次,内在因素的养成之一家庭。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90后。70后的大学生努力奋斗顽强拼搏有奉献精神,80后大学生多的是勇于挑战,敢于实践,团结上进,而90后大学生体现出独立性、批判性,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容易自我满足,相对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在于他们交往活动中注重他人的评价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自我评价低的心态,不利于就业的选择。

再次,内在因素的养成之二学校。传统上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象牙塔”,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严峻,“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挑战。

最后,大学生离校后的心理困境。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理论知识没有技能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对工作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到找工作的时候感到迷茫无助。找一份好工作是多么奢望的事情。好工作不多,但是好工作就适合自己吗?在没有任何考虑的情况下,一味着追求大家眼中的好工作,导致择业盲目,这种心理状态下,使得他们隔三差五跳槽换工作,频繁的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而使得用人单位开始减少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数量。

二、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大学生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于工作的感受理解不一样,很难说什么样的是好的。工作没有好坏之分,不存在绝对的标准,而且工作之所以好,完全取决于自己是否合适,是否舒适,并把它当作自己喜爱的事情来做,这就是最好的最合适的工作。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校都是知识理论的培养,没有经历经验,现阶段应该以充实自己锻炼积累经验为主,找工作的时候应以能学到东西的工作为出发点,在学习中成长成才。一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也要符合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自己对工作的定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做出改变。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号召大家到基层锻炼,但是真正选择去西部发展的内陆大学生并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纵观历史,真正有才的人都是接受过挫折,经历过困苦,才能完成大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是改变思想观念,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品格,杜绝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自我核心竞争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大学生作为求职者,要想顺利找到好工作,较强的自我竞争力是关键。站在企业的视角下考量,一个人具有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企业不惜高薪聘用高能力人才。那么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生来说,要想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提升自我竞争力是不可或缺的。自我竞争力可以看做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特有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在招聘市场上之所以能顺利实现招聘的自我核心能力的提现。提高自我核心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作支撑,这是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基础。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我。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积累主要是通过在学校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养,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其他的记忆方法和想象能力。俗语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时代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学习上反复思考和总结,不断壮大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也是未来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必需品。也只有这样,求职者在面对苛刻严峻的招聘市场时才有资格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

其次,了解和掌握新时代的求职方式和内容,最大化提高自我价值。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求职方式的变革,使得求职方式日趋多样化,从传统固有的“线下”面面招聘转向如今多种形式的“线上”招聘,比如微博、微信以及诸多招聘网站提供的虚拟招聘的方式,连面试都可以在线上视频完成,现场招聘会已不再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不管是求职者还是求才者,面对如此多形式不一的方式,在招聘过程中就要发挥自我最大优势,聘的好职也聘的好人。为了这两个方向,我们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标准完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下流行的线上网络招聘如微信招聘,就是通过微信来招聘信息,在微信上完成简历接收,微信视频面试等招聘工作。新闻媒体报道过,一家深圳公司在微信朋友圈狂转刷屏。该公司通过微信发放招聘信息,公司名称、网址、电话、邮箱、联系人,还配图“约会补贴”生活福利并转发即可领取38.38的红包,随即引发了网友的广发关注。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前沿,掌握最流行的时代风向,微信朋友圈的用户足以促成一个事件的形成。对于拥有熟人关系的求职者,如果其行业和自己本身的特征及专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在求职过程中,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最核心的还是招聘内容。现阶段来看,无论是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招聘还是民营企业招聘,用人单位考核求职者,无非是笔试和面试。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做好招聘内容的熟悉,并积极实战,加强招聘应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顺利通过招聘。

再次,杜绝盲目选择,准确定位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准真正所需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尊重别人也要正视自己,结合自身特性及兴趣爱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大学生在就业前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就业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更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有准备有计划的开始找工作。盲目开始,不仅浪费时间还学不到东西。在找工作阶段,先充分了解自己,找准自己所需的位置,争取进入这个行业,从基层做起,从能锻炼自己的岗位干起,在实际中锻炼自己。有些大学生就业要求专业对口,抱着专业不放,又担心跨专业太冒险,面对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专业对口跟从事的工作没有必然联系,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喜欢的先开始。

最后,转变观念,克服畏惧心理,增加自信心。

四、创建积极心态,摒弃心理障碍。

大学生刚毕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难免会存在紧张、迷茫、畏惧的情绪。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正是他们的特性,我们要正视并接受它,然后改正。通过自我暗示,给自己鼓励加油的方式,放松自己,多参加实训,提高自信心,对自己说我能行。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需要做什么?通过这样的积累,不断的怀疑和反思中,转化内心畏惧的心理情绪为积极备战的状态,你会发现,紧张、迷茫、犹豫不前、畏惧恐慌的心理障碍会慢慢不见。想要成功的成为别人无法成为的人,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挑战自己,出色的胜任工作,完成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上一篇:如何做好民办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篇:标记象似性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幽默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