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模型制作的实验性研究和体会

时间:2022-09-01 10:40:51

心肌梗死模型制作的实验性研究和体会

摘要: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发病趋于年轻化。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心肌梗死各领域的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制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急需。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所需的动物模型也不一样。定位精确,原因明确,与人类心肌梗死发病和部位相同的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必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实验性研究体会

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病正趋于年轻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对心肌梗死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心肌梗死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目的不同,所需要的动物模型也不一样。定位准确,可以人为控制梗死,操作简单,梗死部位及发病原因与人类相同的动物模型的制作就显得格外急需。朝阳卫校病理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探索,成功总结了一整套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方法,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材料方法:

实验组选择健康家兔,对照组选用狗。通过乌拉坦腹腔麻醉,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肉眼观察发现相关部位心肌膨隆、青紫色,提示实验成功。术后精心护理家兔,三周后解剖存活家兔。

2.结果:实验组成活率高,三周后解剖发现,梗死部位主要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三分之二。(通过

石蜡切片,HE染色证实为梗死。)

3.应用前景分析

3.1广泛用于医学院校教学:

3.1.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可以动态监测家兔梗死心肌血清酶的变化

3.1.2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可练习操作过程,直观掌握心肌梗死原因和观察病理变化

3.1.3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可通过超声动态观察变化。

3.2治疗心肌梗死药物疗效的对比研究

3.3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缺血原因明确,定位精确,只要松开结扎线,就可以进行实验

3.4梗死部位心肌干细胞的移植的研究

3.5梗死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移植,血管再生和重建的研究

目前,医学不断向前发展,此模型也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4.存在问题:

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不规则,因此梗死灶的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测定梗死灶的面积有难度。可以通过心肌酶谱的改变间接测定。

5.目前国内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的发展进展

近年来,国内逐渐有人开展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制作,选用的动物多为大白鼠和狗,采用的方式多为电凝和冷冻。但大白鼠习性凶猛,心脏太小,狗的心脏虽然较大,但耐受开胸手术的能力很差,死亡率高。而且这两种实验动物的成本较高。另外,电凝和冷冻这两种方式都会因为温度的变化,影响心脏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干扰实验,而且从心肌梗死发生机制上和人类心肌梗死有很大差别,操作难度大,缺血程度很难确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肌梗死的研究和发展。

1980年国内开始有复制急性实验性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导致心源性休克制作的报告,这种实验方法,属于急性动物实验,也就是实验动物当场死亡,并不利于以此为基础,开展其他领域的研究。

1983年,陶平等人论述了家兔左心室血管分布与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关系,但无具体的制备方法。

2008年,蒋清安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非人工通气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但开胸方式采用的是传统剪开胸骨的方法。

1993年9月开始,我校病理教研室开始探讨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经过反复实验和对比分析,制作结果令人满制作一种和人类心肌梗死发病原因、发生部位相同,能人为精确控制梗死部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成本低的动物模型。

5.理论支持:

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死的原因:1。动脉受压。2.动脉腔阻塞3.动脉痉挛

心肌容易发生梗死的前提:组织结构致密,单一血液供应(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不丰富,一旦血流中断,没有代偿,马上引起缺血缺氧。缺血时间长,就会发生梗死。

本实验就是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分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而引起心肌梗死。

6.几点体会:

6.1医学是向前发展的,要随时了解发展动态

6.2利用现有实验条件,钻研理论,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6.3重视基础医学实验研究对医学发展的作用

上一篇: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外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