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相随 第6期

时间:2022-09-01 10:04:06

雕塑与建筑都是城市公共环境中以空间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空间占有、空间控制、空间影响、空间视觉、空间心理、空间审美等方面的作用。雕塑与建筑都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占有来表现其存在性的,不同的空间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它直接影响了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和审美作用。空间的表现是雕塑与建筑的艺术创造主体,雕塑与建筑所涉及的空间有着共同的特征与联系。

雕塑与建筑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空间构造的重要元素。雕塑与建筑都是以空间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空间占有、空间控制、空间影响、空间视觉、空间心理、空间审美等方面的作用。

雕塑的空间就是指雕塑的造型,雕塑是没有内部的功能空间的,雕塑通过造型的变化形成了它的空间形式。而建筑的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它是和建筑的功能紧密相联系的。

“建筑的空间形式首先必须满足功能的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雕塑与建筑都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占有来表现其存在性的,这种对空间的占有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由人工创造而成的。空间的占有又形成了对占有空间的控制,雕塑与建筑的形状控制了占有空间的形状,同时也对空间性质产生了影响。雕塑与建筑对形状以外的空间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感觉层面上。不同的空间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它直接影响了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和审美作用。

空间的表现是雕塑与建筑的艺术创造本体,雕塑与建筑所涉及的空间特征分析如下:

一、空间界面的形式

空间是通过界面限定和围合而提出的虚空状态。界面的布局、形态、宽窄、开合程度等都会影响它对空间的限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和知觉感受。由于围合空间实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界面也表现出多种形式与特点。如果从界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考察,有两种界面形式――侧界面和底界面。侧界面经常成为雕塑的背景,它的形态、大小、材质、色彩、明暗、方向等都会对雕塑形式产生直接影响;底界面一般为雕塑的存在、各环境要素的设置、公共行为方式的建立等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支持。

从界面的虚实程度看,有实界面和虚界面两种形式。实界面是围合空间的实体表面,对空间的限定程度强,人的行为和视线一般不能穿透。实界面有规则界面和非规则界面,规则界面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状态,多为人造物的实体表面,主要靠它围合的空间一般是建筑空间。非规则界面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状态,多为自然物的表面,主要由它围合的多是自然空间。虚界面是实界面在空间中的延伸,是人的知觉感受到的一种界面形式,虚界面的方向取决于人的实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它对空间的限定较差,对人的视线和行为不产生阻碍,不同空间的连接和复合都是由虚界面帮助实现的。

二、空间的类型

空间与实体相比复杂、多变,任何实体的形态改变、消长、位移,都使空间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由于空间不定性极强,把握空间远比把握实体困难。因此,空间经常呈现出波动或随意状态,但通过理性分析,人们能够发现空间暗含着明显的结构逻辑,这就为研究空间的分类提供了有力依据。

1.按空间的方向感分

这种分类方式是以人对空间的方向感为依据,实体和空间充斥着“知觉力”,它与物理领域的实质力有着本质的差异,是人的感觉和知觉体验到的一种心理倾向,在“知觉力”作用下,空间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运动感,在此基础上将空间划分成六种不同的类型:全向空间,空间无明显的竖向实体限定,全面展开;五向空间,空间一侧有实体,空间向五个方向发展;四向空间,空间两侧有实体(相交或相对)。空间向四个方向伸展;三向空间,空间三侧有实体,空间向三个方向延伸;两向空问,空间四侧有实体,空间向两个方向向延伸;单项空间,空间五侧有实体,空间向单一方向发展。

2,按空间的轴线关系分

以空间中虚设的轴线为依据来划分,这种轴线关系是基于尺度和对比而产生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的感觉体验影响。以轴线划分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对称式,整体空间中存在着知觉感受的贯穿轴线,轴线可将空间分成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有些情况下空间有纵、横正交的两条轴线。这类空间表情一般庄重、严谨、形态完整。另一种是非对称式,整体空间中没有贯穿的轴线,但某些空间局部会暗含不连续的轴线。空间表情活泼、丰富、空间充满动感。

3,按空间的容量关系分

空间是一种三维实体的划分,在这种三维立体关系构筑的范围中,具有一种相对的大与小的划分。在公共环境中,这种划分是相对人为参照的尺度确定,并在不同的体量尺度中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大空间使人感到孤独、不安、陌生或放松,而小空间则亲切、安全、局促。这些空间感受是基于相对的大或小而言,而空间的形式,内容、色彩、也都共同影响着这些感受的变化。

三、空间的逻辑性

空间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定性,在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着很强的内在规律,受这些规律的制约,空间的形成,空间的结构、以及人对空间的知觉感受和使用等都有很强的逻辑性。空间的逻辑性反映了其内部的规定性和规律性。下面将从多侧面探讨空间的逻辑性:

1.空间生成逻辑性

人是空间创造的主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创造的空间无不渗透着当时的社会意识、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素。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空间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空间有明显差异。中国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是正交的空间网格系统,主要以交通和体现宗法、皇权为目的,缺乏公共交往空间,而靠高墙深院围合的私密空间却较为发达。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空间主要是放射线型空间系统,其间点缀着大量的广场,除了满足正常交通使用外,还满足公众交往的需要,室外公共空间极为发达。随着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改变,相伴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任何人类生存空间的形成都是深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规律影响的。

2.空间结构逻辑性是空间形态所表现出的规律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形态性;特定的空间都有其特定的空间形状,人的感受能明确把握它。空间的形态性决定了不同空间的形态差异。几何中心性;只要是有围合的空问都有特定的几何中心,这个中心在整个空间结构中占据统摄地位。轴线性;不沦是对称和非对称空间,只要有一定的实体围合,就有明确的贯穿轴线或相对于某一局部有不连续的轴线,轴线在空间中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3.空间知觉逻辑性图

特定的空间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觉意义,这种规律性即为知觉逻辑性。方向感;特定的空间给人以特定的方向运动感,这是由人的知觉领域体验到的心理倾向,详见本章空间类型。开合感;人们对特定的空间能明确感受到它是开敞、宽广还是封闭、局促。表情感;不同的空间形态给人以不同的表情感,如活泼、严谨,局促、开阔、规整等。

4.空间使用逻辑性

人类创造的空间都是为满足人类的某种使用要求而存在的,因此,空间的结构排列必须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具有使用逻辑。不同性质的空间往往会引发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如:建筑的入口处、城市中的街道、广场、绿地、公园等由于使用特点能引起公众的聚集或交往。空间一般都是由多种使用行为复合而成的,有特定的结构。空间内的建造要顺应它的使用逻辑,才会在空间中表现出合理性、适用性和融合性。

雕塑与建筑所表现出是抽象的空间,并且具有独立的窄间定义与语言。以雕塑与建筑为切入点来研究空间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表征,有助于深入领悟雕塑空间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温洋,都伟,冁耿,公其雕甥M11北京:中国机械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公共雕塑与公共空间 下一篇:两汉以来的太阳鸟崇拜与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