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宾市某重大抢劫杀人案件谈信息化侦查

时间:2022-09-01 09:07:33

从宜宾市某重大抢劫杀人案件谈信息化侦查

【摘要】近期,四川省宜宾市公安部门成功侦破一重大抢劫杀人案件,案件侦破过程体现出了监所情报的重要作用,本案件还体现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信息化打造监所对情报获取的重要帮助。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监所情报数据的采集管理、综合平台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开发使用都在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监所可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排查、数据比对、教育感化等方式深挖犯罪,帮助其他公安部门获取犯罪情报。

【关键词】监所;情报;信息化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04-02

一、基本案情和侦查工作

(一)莱发的情况

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宜宾市某镇人杨某(女,39岁,该镇人)在经长宁镇竹都大道一段299号居民楼巷道内时被一男子抢劫杀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负责案件的领导和办案民警迅速投案件侦破,专门就此案开过数次会议研究案情,还邀请了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的数名教授通过现场会议和远程会商等方式参与案情研判。

(二)案件分析及侦破思路

通过调查被害人背景,查明无诱发杀人因素,排除仇杀及情杀因素,分析就是一起典型的图财抢劫转化为抢劫杀人的案件。根据现场附近的多个视频监控信息确认,嫌疑人在案发现场跟踪守候,发现被害人后持刀实施抢劫,被害人反抗,刺伤被害人,抢走财物逃离现场,造成被害人死亡。作案人数为一人,男性青壮年,随身携带凶器,可能有抢劫抢夺前科,穿绿色T恤,秃头。

(三)调查工作和信息化侦查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但收效不佳。从案件串并的思路出发,并没有找寻出有串并价值的近期或附近区县发生的类似案件,不具备串并条件。公安局将作案工具匕首送到专门机构检验,主要侧重于指纹和DNA的检验,结果刀上的男性脱落细胞与死者的血液混合,形成混合DNA,无法作单独比对,而指纹提取后仅有一枚指节纹,纹线较少无比对价值。从控赃的思路出发,警方对全市金银首饰交易场所进行了控制和调查,没有找到嫌疑对象。经过对死者社会关系的调查,没有发现具有作案动机的可疑人员。经过对宜宾市的多名相貌特征相似的吸毒人员进行摸排,多名进入警方视线的嫌疑人员均被排除。

警方在信息化侦查手段上却有所收获。一是技术侦查部门的支持,在宜宾市公安局技侦部门的协助下,确定案发现场周边的电话通讯基站位置及扇区覆盖范围,针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前后经过的路线,开展基站定位模糊筛选工作,模糊筛选手机号一千余部,虽然尚不能迅速确定嫌疑人的手机,但以手机号码排查嫌疑人的思路值得肯定;二是通过对公安网上违法人员信息库、吸毒人员信息库的组合查询,比对前科人员、吸毒人员中体貌特征类似的人员照片三千余张,结合了犯罪嫌疑人前额略有秃头的特征进行排查;三是将现场周边的监控视频进行调取和分析,掌握了嫌疑人在每个监控点通过时间、大致行走速度、逃离现场过程轨迹等大量信息,还原了案发前后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四)监所情报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

2012年9月28日,宜宾市戒毒所给专案组反馈回来一条重要的信息,珙县戒毒所内的某吸毒人员邓某通过观看视频,辨认出该案件的嫌疑人与其在珙县巡场镇认识的新疆人艾某某非常相似,邓某还交代,新疆人艾某某也有吸毒习惯,案发前几日还要约他到案发地去“找点钱”――通过抢盗等违法活动获取钱财。专案组查到了维吾尔族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号码和住址信息,掌握了其身份证照片和近期所拍的照片。通过摸排和蹲守,嫌疑人在其出租屋内被抓获,对其作案行为供认不讳。

二、监所情报获取与信息化侦查的关系

(一)信息化侦查的带来情报需求

“信息化侦查,是指围绕侦查工作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和完善侦查业务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总和。”。进入信息时代,人们每天所接触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长,靠人工处理“大脑信息、纸张信息、口袋信息”显然力有不逮,必须借助高科技手段,将人脑对规律性事务的处理能力通过程序在电脑中形成固定的处理模式,以实现短时间内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这种高效的侦查模式借助于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侦查活动效率,而信息资源则是信息化侦查工作的最为核心的资源。在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查询、视频比对等方式确认的,归根结底来说,该搜集哪些资源、使用何种程序、要获取什么样的情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于侦查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信息化给传统情报源带来的结构类型改变

公安机关通过公开或者秘密的手段获取对案件的情报,主要方式是特情、安插耳目、阵地控制、数据采集以及群众工作等,所获取的情报传统意义上是实体性的形态痕迹、实物证据、言辞供述等,如何将实体性的情报进行数字化加工,以及如何搜取虚拟形态的情报资源,成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情报从实体化向虚拟化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报信息传输,打破区域、时空格局限制实现共享,为公安人员提供大量标准化数据以服务于数据的碰撞比对工作,该案件中,公安部门就通过上一级公安部门的系统管理和网上协查通报实现对监所的信息资源调取。

(三)监所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情报共享

1.规范采集数据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

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是监所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许多现代化监所场所,都依法出台了适合本所情况的执法细则,通过购置专门的数据信息采集设备保障规范采集,通过高智能化的软件使民警在应用过程中提升管理技能。在信息的多样性上,涵盖了监所对象的图像资料、形体特征、生物数据等多个方面,特别是DNA、指纹等具有高度辨识价值的信息,例如江苏省公安厅监所总队与无锡物联网研究院联合打造“智慧监所”的项目研究建设,利用了指纹识别、生命体征感知、智能视频、人员定位等物联网技术来完善数据采集方式,打造现代化监所场所。

上一篇:新时期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大学生英语报刊阅读训练中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