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教师如何快速胜任教学岗位

时间:2022-09-01 08:37:48

浅议新教师如何快速胜任教学岗位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教师进入学校,走上了教学岗位。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胜任教学岗位,就成了很多新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新教师 快速胜任 教学岗位

1.引言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对教育的核心――教师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大多新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教学各环节、教学规律不够熟悉,对教学任务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刻。如果不重视或不及时引导处理,则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成长,更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如何让新教师快速胜任教学岗位?怎样才能让新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本文就此作探讨。

2.新教师快速胜任教学岗位的途径方法

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成就平平,毫无建树,终日慨叹教学工作枯燥乏味。而有的年轻教师虽然仅从教两三年时间,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工作态度都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总是原地踏步,迟迟不能登上新的台阶,而有些教师则能够快速成长并且脱颖而出呢?

经过分析,我认为,这与他们从教最初一两年间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如果新教师能够认准目标,找准方法,并积极努力就很容易出成效。但是,如果目标不明确,工作不得法,就容易出现厌倦甚至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其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新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始自己的教学工作。

2.1认真学习领会本学科教学大纲。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1]做任何事情都要认准目标,目标越明确行动就越自觉。教学工作也不例外。那么,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总要求是什么呢?就各学科而言,就是本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因此,新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该学科大纲,研读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知识要求、课堂设计等,把教学大纲的要求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灵活把握。

然而,很多新教师包括部分老教师却忽视或者根本不了解这一点。他们不学纲,更不用说明确大纲要求并灵活把握了。拿到学校给发的教材,简单翻看后就开始所谓的“备课”:根据自己喜好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加工,罗列出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等就形成了所谓的“教案”。他们不知道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建议。讲课就事论事,各知识或单元往往孤立存在,缺乏联系性和统筹性,显得很单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所谓备课就是找教材里的知识点,所谓讲课就是把知识点列出来。最终导致教学僵化,思考模式机械化。这也就成了他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最终成为制约其成长的瓶颈问题。很多从教多年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之所以不能提高,多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2.2研读教材,活用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用好首要工具――教材。一套完整的教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连贯性和针对性。它凝聚着编写者的智慧,体现着编者对该科目大纲的理解,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处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核心载体。教师应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过度重视教材。他们视教材如经书,不敢越雷池一步,僵化地按照教材编写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不对其作任何调整和处理;他们过分依赖和拘泥于教材,不敢也不愿挑战教材的权威,跳不出教材的束缚;他们往往疲于教材,受累于教材。一句话,就是在教“教材”。这严重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没有做到活用教材。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教材和大纲理解不到位,处理不得当。因此,新教师应在研读教材上下功夫,思考揣摩其意图,并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和处理。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活用教材,并且高于教材。

2.3向学生求教法。

“我们千万次地问:什么是一节好课?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追求学生课堂上成功,而不是追求教师课堂上表演成功”。[2]新教师要转变思路,从学生需要方面考虑,把学生的需要放在前面,进而反推自己该如何做。对一节课应该想:学生该怎么学,我该怎么做;而不应该想:我该怎么讲,学生该怎么听。

与老教师相比,新教师有以下优势:一是新教师新面孔,出于好奇,学生倾向于合作;二是与学生年龄差别较小,沟通方便,容易接受学生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上讲台的第一年,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学生的益友,建立与学生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搜集学生的意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好与坏,学生最清楚,也最有资格评述。学生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学生提出的意见往往最真切。新教师要从学生的意见和期望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放大优势,改进不足。唯有这样,新教师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唯有这样,新教师才能逐渐获得教学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也是新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2.4充分利用交流机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处理好大纲和学生要求的基础上,新教师要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把自己成长与学校教学发展合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积极参与学校的新教师培养机制;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学习;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经常听课;积极参与公开课等教学活动。

2.5自我反省和总结。

很多老师都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真正能够改进这些不足的,只有那些及时总结并不断反省的人。新教师应及时地把获得的意见、建议、经验、问题等进行总结、反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6不断学习,全面发展。

在深入学习,沟通交流,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艺术性的同时,新教师也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为实现由教书匠到大师的蜕变做全面的准备。

3.结语

总之,新教师往往面临很多问题,但要快速胜任教学工作,还是有法可循的。只要从师德、业务、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认准目标,善于学纲和教材,乐于与他人交流,勤于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全面提升自己,就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成长,并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教师自主成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5.

[2]徐世贵.教师自主成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5.

上一篇:谈教材内容的多学科勾连与渗透 下一篇: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素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