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后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

时间:2022-09-01 06:58:25

大腿后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

病历资料

患者,女,53岁。2007年因车祸致右大腿外伤。入院查体:右侧大腿肿胀,压痛,大腿中段可触及骨擦感,有假关节形成。右下肢感觉无异常,肌力正常,右足背动脉搏动有力。以“右股骨粉碎性骨折”收住我院骨科。入院后给予右胫骨结节牵引及输液治疗,右大腿肿胀逐渐消退。入院后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补液、止血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术后2天患者突然诉右大腿后方疼痛、肿胀,立即静脉注射甘露醇250ml及地塞米松10mg,患者局部疼痛仍持续加重。2小时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右足背伸跖屈不能,但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诊断为“右大腿后筋膜室综合征”。半小时后沿右大腿外侧原刀口切开。术中见股二头肌呈暗紫色,股骨后方有陈旧性积血块及新鲜出血约300ml。股骨后方粗线处仍有活动性出血,清除积血及彻底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创腔。20分钟后股二头肌转为鲜红色,钳夹有收缩,剪除已失活的肌肉组织,放置引流管,缝合刀口。术后坐骨神经功能立即恢复。卧床制动2周,未出现发热及深静脉血栓。术后2周出院。

讨 论

大腿分前大腿前筋膜间室、筋膜间室、大腿后方筋膜间室。前筋膜间室容纳股四头肌,股动静脉;内侧筋膜间室容纳肌群,无血管;后方筋膜室容纳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坐骨神经,也无血管通行。大腿筋膜间室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大腿筋膜室的容量大,而且后方筋膜不够坚韧,有较大的伸展性,当内压增高时,后方筋膜不足以限制间室内容物体积的扩张,因而产生大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机会很少。但是一旦发生,常较早出现全身症状,如肌红蛋白尿、肾功能损害、休克等,所以应及早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保存肢体。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是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其治疗方法包括:①非手术治疗:主要应用甘露醇减轻肢体肿胀。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脱水剂,它可提高血浆渗透压,将组织间液体转移到血管内,减轻细胞水肿,从而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②手术治疗:筋膜切开减压是筋膜间室综合征最合理的治疗方法。由于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易造成间室内肌肉、神经缺血、坏死,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筋膜切开减压术的要求是:及时、正确、彻底。不仅要求切开皮肤和筋膜,而且还要切开肌膜。临床上常遇到的错误是,减压部位不正确;或只作皮肤切口而不切开筋膜;或皮肤切口虽长,筋膜切开范围亦大,但由于肌膜未切开,故缺血肿胀的肌肉并不向切口外膨出,肌肉未真正减压。

分析本例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为:①股二头肌附着于股骨粗线处有许多滋养血管,外伤及手术时此部位血管断裂,此部位血管难于结扎止血。术后2天,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时血管开始出血。骨折后髓腔内出血流入筋膜间室内,使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②筋膜间室内组织,尤其是肌肉受缺血性损害后,可引起反应性进行性肿胀,从而使肌肉体积增加。短时间内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并启动肌肉的缺血-肿胀-在缺血的恶性循环。静滴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已经不能缓解,此时只有果断采取筋膜切开减压,才能终止此恶性循环,抢救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等组织。

总结经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常以5“P”概括,即:①Pain(疼痛);②Pallor(苍白);③Paralysis(肢体瘫痪);④Paresthesia(皮肤感觉异常);⑤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但由于发病原因和部位以及病程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组织缺血所造成的损害,与其缺血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如神经组织缺血30分钟即可出现功能异常,缺血12~24小时则可发生永久障碍;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的改变,而缺血12小时就会发生肌肉坏死。因此争取早日诊断是防治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诊断时不能因为筋膜室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缺少一些症状、体征就拒绝诊断为筋膜室综合征,而延误了治疗时间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肢体残疾,甚至生命危险。比如本例,因大腿后方筋膜间室内容物只有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及坐骨神经,没有大血管通行。所以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时只会出现疼痛及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而不会出现远端肢体颜色苍白,脉搏消失等症状体征。

参考文献

1 张镛福,林圣洲.筋膜间室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24-225.

2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37-440.

上一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偶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例... 下一篇:社区护理干预在5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