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1 06:52:11

太和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洛麦23由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9008,国家植物新品种品种权号:CNA20070348.X)。南乐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10年引进并进行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抗冻抗病、适应性广、灌浆快、落黄好、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1-2]。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现将其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种植表现

1.1特征特性

洛麦23属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幼苗习性近直立,叶色浓绿。叶片直立,苗期长势长相较理想。单株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较好,拔节早3 d左右,灌浆时间较长。株高71 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旗叶短宽,上冲直立,株型很紧凑,适于麦垄套种。穗长方形,半长芒,穗多、穗匀,结实性较强。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紧密,穗粒数较多,籽粒饱满,粉质、商品性好。茎秆蜡质层较厚,较抗白粉病,轻感赤霉病。

1.2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在贡乐县杨村乡许庄参加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穗数633万穗/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41.5 g,平均产量9 798 kg/hm2,比对照增产12.8%,达显著水平,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同期在谷金楼乡韩村进行示范,平均产量9 058.5 kg/hm2,比对照增产8.6%。

2配套栽培技术

2.1整地施肥

深耕可以加厚土壤活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扩大小麦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抗灾、抗倒能力。因此,对洛麦23种植地块进行深耕细耙,以提高其抗灾防倒能力。施足底肥,一般要求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以上,化肥施尿素225~300 kg/hm2+磷肥750~90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微肥15~30 kg/hm2或尿素150~225 kg/hm2+二铵150~30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微肥30 kg/hm2或施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

2.2科学播种

洛麦23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由于其单株分蘖率中等,播量应控制在135~165 kg/hm2。自2010年引进进行试验示范以来,该品种基本苗控制在225万~300万根/hm2。晚播可适当加大播量。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即窄行15 cm,宽行30 cm。播前做畦,畦宽280 cm,其中埂宽40 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为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

2.3冬前管理

秸秆还田、旋耕及整地质量差、地虚坷垃多的地块会出现悬根苗现象,在冬季易发生冻害死苗,严重降低产量,此类麦田需浇越冬水[3-4]。浇越冬水,可踏实土壤,破碎坷垃,减少土壤裂缝,缓和冬季地温的剧烈变化,是预防冬季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尤其是能保证小麦越冬期幼穗分化的水分供应,巩固健壮分蘖,还能降低病菌虫卵的越冬基数。浇越冬水适宜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 ℃时开始,到3~5 ℃或夜冻昼消时结束。冬灌时要杜绝大水漫灌,以当天浇水、当天渗完为宜。对浇水后的麦田,应加强中耕松土,以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根增蘖、促苗生长,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前镇压,可破碎坷垃,弥合裂缝,增加土壤的紧实度,保温保墒,是预防小麦冻害的关键措施。对旺长麦田还可抑制叶片和叶鞘生长,控制分蘖过多增生。

2.4春季及后期管理

因苗制宜,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一般追尿素300 kg/hm2,或高氮复合肥375 kg/hm2。并适时浇好孕穗水和扬花灌浆水。一般应在小麦扬花后10 d左右浇灌浆水,以后不再浇水。试验证明,在南乐县浇麦黄水会降低粒重。春季气温变化大,是寒潮的多发期。如果气温下降到0 ℃以下,持续4 h,已经拔节的麦苗会发生幼穗冻害。在寒流来临之前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肥,促其恢复生长。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不仅可以增加粒重,改善品质,而且还具有补肥护叶、预防干热风的作用。一般在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用优质磷酸二氢钾3 kg/hm2+尿素4.5~6.0 kg/hm2对水750 kg,搅匀溶解后喷洒,每隔5~7 d喷1遍,连喷2~3遍。

2.5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20%井冈霉素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蚜虫、麦蜘蛛,可用氧乐果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于齐穗后扬花初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375 m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05 kg/hm2,对水750 kg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用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对水750 kg常量喷(下转第66页)

(上接第62页)

雾。返青起身期是小麦化学除草关键时期,以播娘蒿、荠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10%苯磺隆150~225 g/hm2,或20%使它隆750~900 mL/hm2防治;猪殃殃发生严重的麦田可用使它隆防治。以野燕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3% 世玛450~750 mL/hm2,或6.9%骠马750~90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

2.6适时收获

洛麦23适宜收获期是蜡熟末期,因该品种在生育后期根系生活力强,叶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也较长,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速率高、时间长。测定结果表明,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此期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基本干枯,但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已呈种子固有的色泽、籽粒较为坚硬,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过早收获,籽粒饱满度差,色泽发暗,从而影响商品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

3参考文献

[1] 潘玉霞,王玉明,顾明龙.沿海地区稻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4):42-43.

[2] 黄永斌,曹坤,孙兰英,等.扬糯麦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4):85.

[3] 岳慧,朱恒利,刘芳.淮北地区中强筋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108,110.

[4] 杨明,许鹏程.旱作冬小麦免耕播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106-107.

上一篇: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超级稻桂两优2号在桂北稻作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