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部分的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9-01 04:24:23

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部分的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摘 要: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即教学设计,这样能使教学中各要素优化并合理发展,形成最佳教学方案。本文根据迪克凯利模型提出软件工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进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11

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编程基础后需要进行开发系统的练习,但没学习过软件工程知识使他们在实践开发中问题重重。教学设计者必须先了解这些学习者的基本情况,教学设计者们就可以根据该学习类型的内部过程合理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和活动,根据学习者学习后的表现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科学的教学设计分析是好的教学的重要基础[1]。

1 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为便于以后的开发,学生们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很有必要,让学习者规范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清楚明白学习本内容后能做什么,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使学习者熟练掌握可行性分析研究过程。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软件开发人员,使他们具备软件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讲:首先掌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书写,这是入门技能;其次熟悉系统流程图的画法,并能描述系统业务,这是知识技能流程图;了解成本/效益分析技术,这是从属技能;以分析,编写文档为基础,熟悉项目开发计划的内容,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

2 实施过程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对本部分课程进行教学系统化设计,本教学案例的教学目的属于智慧技能学习结果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2.1 学习者分析。此设计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参加教学的人群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目标人群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用过去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释现在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在先前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结构[3]。采用有效、直观的方法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来确定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图1。

2.2 编写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学习完教师的教学内容后能够具体掌握了什么内容并且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的具体描述。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在本案例中主要指让学习者加深对软件工程化思想的认识;第二、案例讲解,即培养学习者学会如何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思路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加以实现;第三、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锻炼学习者搜集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的能力,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第四、练习实践,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机会,使之能获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接下来的软件设计做好准备。

2.3 开发教学策略。要进行这部分学习,我们首先要认清几个问题,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做以下几点工作:(1)让学习者加深对软件工程化思想的认识;(2)培养学习者学会如何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思路并制定解决方案;(3)锻炼学习者搜集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的能力,增强报告的说服力;(4)为学习者创造机会,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接下来的软件设计做准备[4] [5]。

3 设计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对做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确定这些材料是不是适合于学习者学习,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找出该材料需要增删的地方,以及教学步骤中需要变动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群体协作两大方面,知识技能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流程图画法和建议方案,群体协作包括态度、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及应用能力等[6]:

得到分析结果之后,我们进行教学修改。修改教学部分即是根据整理好的形成性评价的材料和数据,找出在教学材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对前侧和后侧数据及材料的分析归纳,及对学习者的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具体分析如图2。

4 结束语

经过以上过程的分析,我们要决定是否继续采用当前所用的教学材料,这也是我们对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总结性评价的阶段,或者要采用修改过后的可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材料。通过本部分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基本掌握了以下几方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引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者能够培养起自己足够的自信心,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盛群力.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吕云翔.软件工程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张海藩.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版社,2009.

[5]刘名卓,赵娜.网络教学设计样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3..

[6]那一沙,袁玫,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

作者简介:李曼(1982-),女,河南商丘人,讲师,专业: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教育;李斌(1979-),男,河南商丘人,,职称:讲师,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 476005

上一篇:基于Access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软件工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