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教育政策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与意义

时间:2022-09-01 04:17:55

欧盟教育政策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与意义

【摘 要】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欧盟无论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经验和成就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欧盟教育政策;一体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01-02

欧洲联盟,又称欧盟(EU),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经过“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三个阶段发展而来,其实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是其诞生标志。

欧盟初步成形至今,教育的发展策略虽几经变化,发展的过程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利益整合与面临矛盾复杂,但对于多民族、发展多样和地区差异较大国家来言,比较具有借鉴和学习意义。

一、 欧盟教育政策的演变综述

二战后,战争的贻害和苏美争霸的牵制使欧洲国家重新认识到,解决欧洲问题只能是欧洲人自己团结,不是已往的分离和对抗所能解决问题。在一体化过程中,教育也逐步受到了重视。

(一)20世纪60年代

1957年3月,德、法、意、荷、比、卢森堡等6国在罗马签署《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条约中几乎没有关于教育的条款,只是在128条中少量涉及职业培训。

(二)20世纪70年代

1971年,欧共体六成员国的总理就职业培训问题举行会晤,首次提出以“行动计划”(action program)的方式加强各成员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定了职业培训行动计划的指导方针。

1974年,欧共体教育部长理事会决议提出教育合作计划在反映欧共体经济与社会政策渐进性融合的同时,必须适应教育领域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兼顾经济、各国教育传统、教育政策与制度多样性的有机组成。

1975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成立,目标在于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成员国之间更深入交流。

1976年,欧洲大学研究所(EUI)向研究者敞开大门、欧共体出台 “联合学习计划”(Joint Study Programs),旨在推动各成员国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科研活动交流的并进。

(三)20世纪80年代

1980年,欧洲教育信息网(Eurydice)正式问世。宗旨是“促进对欧洲教育体制的更好了解”;职责是负责搜集、监控、处理欧洲教育体制和政策方面各项的信息。

1983年,欧洲法院对《罗马条约》的第128条作重新解释,赞同欧洲公民赴其他成员国学习。

1984年,欧洲国家学术认定信息中心(NARIC)网络成立,目标是提升学位的学术认可,以及成员国间学习期限的认可。

1984年,《枫丹白露协议》提出培养公民具有更广阔视野的主张。

1985年,欧洲议会 “米兰报告”提出“公民的共同体”主张。

1986年,《单一欧洲法案》的签署使欧共体12成员国对职业培训项目的合作不再局限经济和专业方面,扩展到了社会、道德、公民和政治等方面。7月,欧洲议会通过的彗星计划(COMETT)(即科技领域的教育与培训计划),旨在促进大学与企业之间在科技发合作,扩大培训高科技人才力度。

1987年,伊拉斯谟计划通过,意在资助成员国高校师生教学和进修,提高教师的学术、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1989年,欧洲技术网计划(Eurotecnet)出台,旨在倡导职业培训中的创新。

(四)20世纪90年代

1990年,坦帕斯计划(Tempus),主要是应对德国统一与苏联解体、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这一局面,目标是促使环绕欧盟的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

1992年,各成员国首脑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从以往的经济联盟正式向政治与社会联盟迈进,为欧盟教育政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1993年12月,欧盟委员会《挑战及迈向21世纪的通衢:增长、竞争与就业》白皮书,强调职业培训在应对失业问题和增强欧洲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为终身学习、技能发展和打破传统教育与培训的分野状况做努力。

1998年,在部分成员国教育部长倡议下高等教育一体化会议召开。会后,发表了《索邦宣言》,期望达成高等教育一体化,创造一个富有弹性与竞争力的特别欧洲高等教育区域。

1999年6月,29国教育部长会议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召开,确立了欧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博洛尼亚宣言》。

(五)20世纪以后

2000年3月,里斯本欧盟首脑会议确立了欧盟未来10年新的战略目标,即: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经济体系,能够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享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社会凝聚力。

上一篇:做一颗新鲜的柠檬 下一篇:妇联组织应在关爱农村留守妇女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