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框架下的欧洲文化战略与实践

时间:2022-07-12 05:53:26

欧盟框架下的欧洲文化战略与实践

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由上世纪50年代起逐渐组合发展起来的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当今世界集政治实体、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自1993年诞生以来,在经历了六次扩大后,作为一个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已经将40多个欧洲国家中的27个接纳为成员国(克罗地亚将于2013年7月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总人口超过了4.8亿,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欧盟的出现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发轫于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存在的欧洲统一的伟大理想。欧洲一体化的付诸实现,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预示着人类大同的美好愿景并非空中楼阁的乌托邦。

不过,一个体量极大的国家共同体,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不同政体、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各异的国家共存相处于同一个框架下,如果没有一个形成高度共识的文化对应和认同,显然是不可想象的。2007年5月10日,欧洲委员会通过了一个题为《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战略》文件,提出了在欧盟框架下由各成员国共同实施的欧洲文化战略。这个文件强调了文化在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欧洲文化战略的主要目标和成员国之间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方式。

欧洲文化战略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保持欧盟成员国的文化多样性,是欧盟宪法所明确规定的文化基础。欧盟倡导建立文化多样性社会,倡导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开放和理解,强调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高人们对多样性文化的欣赏力和认可性。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欧盟在其框架文件中提出了具体目标:

1、促进文化艺术家和专家的流动,促进文化艺术作品在国外的流通:动员公共和私人团体支持欧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流动;促进艺术作品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流通;协调解决影响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流动的问题。

2、促进和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尤其要提高“文化意识和表达力”、“社会和公民的欣赏力”和“用外语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文化在创意、发展和就业中的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对提高欧洲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欧盟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文化领域创造的财富高于化工产业。2003年,欧盟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如电视、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娱乐等)的收入是6540亿欧元,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2.6%, 高于欧盟1999至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平均数。2004年,欧盟文化领域就业人数达580万以上,占当时欧盟25个成员国就业总人数的3.1%以上,2007年初激增到720万人。文化产业也推动了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业,帮助了不发达和落后地区。在全球化竞争中,欧盟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所创造的财富对欧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文化间接地影响了欧洲社会和经济环境,因此,欧盟积极支持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将其视为欧盟发展、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推动力。为实现此战略目标,欧盟文件中提出如下具体目标:

1、教育人们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提高创造力,把挖掘文化潜力和提高文化艺术水平作为终身学习的内容,并列入正规和非正规教育。

2、加强文化领域能力建设,支持文化领域进行管理能力、企业家能力、欧洲市场活动、发掘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培训。

3、发展文化领域与信息通讯、研究、旅游等领域的伙伴关系,加强文化和创意投资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力,特别是对促进发展和增加就业、提高地区和城市的魅力等方面的影响力。

(三)使文化成为欧盟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公约批准组织,欧盟在其文化战略文件中积极履行条约所赋予的义务。在制定对外和发展政策、项目和计划时,欧盟提出要主动地将多种文化交流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提高外交质量,使欧盟的各种合作活动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发展。欧盟强调对具体的文化活动要给予积极支持。为此,欧盟建议创建“欧盟—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文化基金会”,鼓励建立地方市场和产业,支持和促进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欧委会建议欧盟在2007至2013年期间向该基金会拨款约3000万欧元,还鼓励成员国向基金会提供额外的资金赞助。为了达成第三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文件提出了如下具体目标:

1、加强与各国和地区进行文化政治对话,促进欧盟与第三国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2、通过授予最惠国待遇等与贸易相关的措施,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欧洲市场或其他市场。

3、从政策上保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一方面通过财政和技术支持保护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促进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文化活动。

4、确保在所有的合作计划和项目中,从设计到执行,都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的特点、考虑提高人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率和文化的表现力。注重对文化的宣传教育,将文化纳入发展中国家的各级教育体系。

5、促进欧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

为实现欧洲文化战略的上述三大目标,欧盟框架文件提出,在文化领域建立开放式的合作方式,这样可使欧盟机构、成员国之间和与第三国的文化合作方式既有框架机制,又有不受束缚的灵活性;既能使合作伙伴关系密切,又能承认各自的多样性,从而避免了强制性的保持一致。这种开放式的合作方式已成功地在欧盟教育和培训、青年、社会保障领域实践过。开放式的合作方式也包括政府间文化政策和活动的透明度,如定期组织“文化论坛”进行对话和交流、欧委会和成员国每两年共同回顾总结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而开展的工作情况等等。

欧盟框架下的欧洲文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现实,《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战略》确立了文化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文化和创造触及公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创造是个人成长、社会凝聚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外,它们还有更多的作用:它们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遗产,同时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一个欧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的战略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确立了文化在我们政策中的中心位置。”欧盟教育文化司长的评价是:“我认为,这是提高文化形象和把文化合作推向新阶段的极好机会。我相信,文化战略将会对欧洲社会团结和繁荣起到长久的积极影响。”

欧盟框架下的欧洲文化战略的实践

自诞生以来,欧盟始终强调文化及其多样性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在形成各成员国共同实施的文化战略和实践方面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从实践方面,“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和“创意欧洲”计划的推出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一)“欧洲文化之都”评选

1985年,欧洲还处在冷战时期,两大对立阵营的交流非常困难。为了通过文化将欧洲人民联系在一起,时任希腊文化部长麦丽娜·迈尔库瑞向当时的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提议举办评选“欧洲文化之城”的活动,即现在“欧洲文化之都”的前身。当年,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希腊雅典成为第一个“欧洲文化之城”。该活动于1999年正式更名为“欧洲文化之都”,其评选规则在20多年间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但最至关重要的,是贯穿评选始终的“欧洲范畴”。依据这一规定,被选城市必须能充分体现欧洲的文化和影响力,同时强调欧洲各国的通力合作。这些变化不仅令每个欧盟成员国都有均等机会举办这一活动,还鼓励了新入盟甚至未加入欧盟的欧洲国家参与评选。欧委会成立了评选专家委员会,每年从申请城市中挑选出1至3个城市。从1985年至今,希腊雅典(198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1986年)、法国巴黎(1989年)、西班牙马德里(1992年)、比利时安特卫普(1993年)、奥地利格拉茨(2003年)等城市先后获此殊荣,至今已有40多个欧洲城市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如荷兰阿姆斯特丹(1987年),西德西柏林(1988年),英国格拉斯哥(1990年),爱尔兰都柏林(1991年),葡萄牙里斯本(1994年),卢森堡卢森堡(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1996年),希腊萨洛尼卡(1997年),瑞典斯德哥尔摩(1998年),德国魏玛(1999年),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卑尔根、芬兰赫尔辛基、比利时布鲁塞尔、捷克布拉格、波兰克拉科、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法国阿维农、意大利博洛尼亚(2000年),荷兰鹿特丹和葡萄牙波尔图(2001年),比利时布鲁日和西班牙萨拉曼卡(2002年),意大利热那亚和法国里尔(2004年),爱尔兰科克(2005年),希腊帕特拉斯(2006年),卢森堡卢森堡和罗马尼亚锡比乌(2007年), 英国利物浦和挪威斯塔万格(2008年),奥地利林茨和立陶宛维尔纽斯(2009年),德国埃森、匈牙利佩奇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10年),芬兰土库和爱沙尼亚塔林(2011年),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和罗马尼亚锡比乌(2012年)。经评选即将当选的城市还有10多个(已排定至2019年),法国马赛和斯洛伐克科希策(2013年),瑞典于奥默和拉脱维亚里加(2014年),比利时蒙斯和捷克一待定城市(2015年),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和波兰弗罗茨瓦夫(2016年),丹麦一待定城市和塞浦路斯一待定城市(2017年),荷兰一待定城市和马耳他一待定城市(2018年),意大利一待定城市(2019年)。

20多年来,“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已成为欧盟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各城市借举办“欧洲文化之都”的契机,改造了文化设施,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新的投资,提高了就业率。调研表明,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后,可吸引来访一日游的人数增加12%,1欧元的项目投入可获得6到10欧元的产出。不仅如此,在“欧洲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的促进下,欧洲人民更加团结,欧洲文化也更有凝聚力了。

举办评选“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目的是:宣传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欧洲各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鼓励基于共同文化渊源的身份认同,共创欧洲的美好未来。可见,打造文化之都并不是一个目标,塑造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灵魂,才是每个“文化之都”的终极目的。从2000年与另11个城市竞争“欧洲文化之都”举办城市起,英国的利物浦即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方针。在2003年正式获得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举办城市称号后,又通过5年的具体规划,把利物浦这个原本市民文化素养有限、文化产业不发达的工业老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文化之都”,文化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可见一斑。

(二)“创意欧洲”计划(2014-2020年)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旨在促进文化和创意发展的新计划。根据这项名为“创意欧洲(2014-2020年)”的计划,欧盟各成员国的电影、电视、文化、音乐、戏剧表演艺术、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将获得欧盟有力的财政支持。

欧盟委员会在公报中宣布,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将为“创意欧洲”计划提供18亿欧元(约合161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其中超过9亿欧元(约合77亿元人民币)将用于支持电影和音像业,另外近5亿欧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将用于文化方面。

欧盟委员会还建议,为一个旨在向文化和创意领域小规模经营者提供10亿欧元(约合8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的新融资担保机构拨款逾2.1亿欧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另外提供约0.6亿欧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支持政策方面的合作以及为培育观众群和创建新商业模式而采取的创新措施。

欧盟委员会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欧洲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创意欧洲”计划的宗旨,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欧盟委员会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的委员瓦西利乌说,上述投资将使欧盟文化和音像领域的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受益于一体化市场,赢得欧洲及欧洲以外地区的新消费群。如果没有这一支持,他们将很难甚至不可能去开拓新市场。瓦西利乌强调,“创意欧洲”计划同样鼓励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这也符合“欧洲2020战略”中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目前,“创意欧洲”计划正由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在欧盟2014年至2020年预算框架下审议。

上一篇:知识产权战略 下一篇:藏族服饰文化:吉祥纹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