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现代养殖新技术

时间:2022-09-01 04:01:07

鱼类现代养殖新技术

摘要 分析了池塘高产养殖生态环境条件,总结池塘高产稳产养殖及综合养殖新技术,以指导鱼类的养殖。

关键词 鱼类;现代养殖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95-02

1 池塘高产稳产养殖条件

1.1 环境条件

以地势开阔、周围无大树及建筑物、水质良好的江河、湖泊、水库为宜。DO 5 mg/L以上,pH值为7.0~8.5,总硬度为5~8H°,BOD 30 mg/L以下。鱼池标准面积为0.47~1.00 hm2,一般为0.67 hm2,水深一般为2~3 m。鱼种放养前1个月,将池塘排干水,除草,挖去淤泥,加固塘埂,曝晒2~3 d;鱼种下塘前10 d用生石灰、漂白粉等1 125~1 500 kg/hm2清塘,3~4 d后翻动底泥。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放养鱼种。

1.2 品种选择

以草食性、滤食性和底栖动物为好,耗氧率低,耐低氧、广温性、起捕率高,如青、草、鲢、鳙、鲤、鲫、鲂等;引进、选育杂交品种,如斑点叉尾t、罗非鱼、彩虹、淡水白鲳等。

2 成鱼高产饲养技术

2.1 多种鱼混养

主养鱼其数量或重量一般占40%~50%以上,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主体鱼根据饵料供应、池塘条件和鱼种来源等确定,池塘淤泥多,底栖生物丰富,主养鲤、鲫、罗非鱼等[1];山区池塘,水质清瘦,水草较多,以草、鳊、鲂等为主;平原地区池塘,水质肥,水草较少,粪多,以鲢、鳙鱼为主。

配养鱼比例较少,饲养管理上,少投饵或不投饵,依靠投喂给主体鱼的残饵或池中的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而生长。一般搭配鱼的品种为5~6种以上,甚至可达10多种。

2.2 轮捕轮放

2.2.1 主要特点。合理调剂空间有利于鱼的生长;有利于提高饲料和肥料利用率;有利于培养量多质优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均衡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池塘中的物质循环等。

2.2.2 轮捕轮放通常方法。①一次放足,分期捕捞。②轮捕成鱼,套养夏花鱼种。一次放足不同规格的鱼种,分成3~4个档次,大规格的鱼种在6―9月达到商品规格时即提前起捕,同时补放夏花鱼种,为翌年培育大规格鱼种和一般规格的冬片鱼种[2]。③双季塘轮养,春节前后放养大规格鱼种,强化培育到7月上市,再投放鱼种,培育到年底养成商品鱼。

一般情况下,一年捕3~4次。入秋后,密度稀疏,温度下降,生长速度减慢,轮捕不能增产,9月底捕,10月不捕。

2.3 高产鱼池管理技术

2.3.1 巡塘观察动态。看鱼的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病症、浮头,做好记录。一般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 h;阴天早晨开3~4 h;连阴雨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

2.3.2 补水与水质调节。放养初期,水深保持在1.0~1.5 m,以后逐步补水,高温季节水深保持在2.5 m以上。春季3―4月每10 d补水1次;5―6月每周补水1次;6―9月每2 d补水1次,每次补水量使水深增加10 cm左右[3]。一般补水在3:00左右进行,此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最低。同时,进行水质交换,一般6―9月排水,每周排水3次,每次排水量为水体的1/20,每15 d大排1次,约占水体的1/5。

2.3.3 控制水的透明度。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透明度控制在20~30 cm;以草鱼、团头鲂等为主的控制在30~40 cm。视水质适当施肥,增加水的肥度,以有机肥作基肥,无机肥作追肥;无机肥宜少量多次,每10 d施尿素15.0~22.5 g/hm2,施肥后补水1次。

2.3.4 饵料投喂。做到“四定”投饵,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注意精料或配合饲料投饵率为3%~5%;青饲料的投饵率为30%~40%;搭小鱼饵料台,防止抑制小鱼的生长;先投青料后投精料,防止抢食能力强的鱼抑制抢食能力弱的鱼[4]。

3 池塘综合养殖新技术

3.1 渔―牧―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2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渔―牧―农综合经营是将渔、农、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和高水平的生产力。如:牛―草―鱼的模式,牛粪全部或大部分用于生产牧草,用草来主养草食性鱼类,以草食性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肥水,带养滤、杂食性鱼类,鱼池的塘泥再作种草的肥料,形成开放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仅保护环境,又能使有机物质产生良性循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图1)。

3.2 利用冬闲克氏螯虾池种草养鹅的生态养殖

在克氏螯虾起捕后,11月中旬播种黑麦草等,播种时在塘底开挖井字型或田字型排水沟,深30 cm,宽50 cm,排干池水晒干塘泥。以条播为好,行距20~30 cm,播深为1.5~2.0 cm,播种量为15.0~22.5 kg/hm2。第2年春季,及时填平并踩实,灌水放养虾苗。牧草充分利用底泥中的有机物质,生长速度快、草质鲜嫩、鲜草产量高,为鹅的饲养提供青饲料。种草净化虾塘,为虾提供良好生长环境[5]。

4 参考文献

[1] 王宪璋.冬季池塘养鱼生产管理技术要点[J].水产养殖,2008(1):33.

[2] 孔淑珍.鱼种的放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9):27.

[3] 王文彬.春季鱼塘饲养管理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3):54.

[4] 张广发.鱼塘的早春管理方法[J].黑河科技,2003(3):60.

[5] 徐增洪,周鑫,水燕.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性及其摄食定律[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2):166-170.

上一篇:对透光高积云编码的思考 下一篇:县级天气预报制作订正与服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