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时间:2022-09-01 03:34:43

梨树县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杂粮是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以外的粮食,杂粮在我国其品种主要有:荞麦、燕麦、高粱、谷子、蚕蜿豆、绿豆、黑豆、红豆等。近几年来,传统的杂粮作物市场前景看好,今后几年内,杂粮作物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杂粮生产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人们饮食逐步讲究营养化、保健化、卫生化的新形势下,杂粮生产具有独特优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杂粮属于无公害绿色粮食,使用价值极高。农民对杂粮产量不刻意追求,极少使用农药、化肥,是一种消费者公认的靠“天收”的无公害绿色粮食。

(2)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价值,倍受青睐。杂粮由于无污染,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倍受食品界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前,不仅在我国还是世界,食用杂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

(3)杂粮品种繁多,易于加工转化增值。杂粮不仅在世界上,而且在我国品种也比较繁多。同时,还易于加工转化,特别是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我县当前杂粮生产现状

梨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在农作物结构上除了种植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之外,杂粮面积相对较少。我县种植的杂粮品种主要有高粱、谷子、向日葵、红小豆、蓖麻及绿豆等。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价格逐年攀升,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高涨,面积逐年扩大。相对而言,大豆、花生、杂粮无论是原料还是其制品市场低靡,价格低位徘徊,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面积逐年下滑。我县农作物耕作面积418万亩,据统计,梨树县2007年种植杂粮作物面积为5.85万亩,2010年杂粮种植面积仅为4.5万亩。随着杂粮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供需十分紧张,多数依靠外进。2010年下半年以来,杂粮价格一路攀升,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新高。所以,抓住机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抓好杂粮作物的生产发展,调整好区域优势结构,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发展我县杂粮生产的优势

近几年,玉米的效益出现了稳中有升的势头,因此,一些杂粮作物的面积相对减少,但从栽培上看,杂粮产业还是优势产业。杂粮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种植杂粮作物,有利于合理轮作,做到土地用养结合。

3.1适宜的土壤条件是种植杂粮外在基础

梨树县的林海镇、刘家馆子镇、沈洋乡和四棵树乡部分地块土壤类型以风沙土和淡黑钙土为主,比较贫瘠,漏水漏肥,种植主产作物玉米,只有加大投肥量,才能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即使如此,玉米的产量和效益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干旱年份,效益明显降低。而杂粮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对瘠薄风砂土适应性强。

3.2杂粮抗灾能力强是栽培的内在因素

一些矮秆作物如荞麦、谷类、芝麻等,不但抗旱,而且抗风、抗雹;豆类、向日葵等对轻盐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抗旱是最关键的一方面。2009年在林海镇的绿海村,砂岗地在完全没有水浇相邻地块的玉米不足1米高,几乎绝收,而种植黄金谷的地块公顷产量可达5500公斤,这充分证明了谷子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优势。

3.3杂粮的效益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从近几年的生产上看,杂粮的效益总是高于玉米,并且随着面积的减少,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杂粮价格上涨使杂粮的效益更好。

3.4杂粮还有省时、投入低,与主产作物不争工、轮作养地、出钱快等很多优势,增加了杂粮发展的必要性。

3.5种植杂粮有利于我县生态农业建设

杂粮间套在主栽作物中,可以增加对地面的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杂豆类作物都有生物固氮的作用,固氮量最低每亩可达2~2.5公斤,高的可达 8~8.5公斤。

4.杂粮生产发展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杂粮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相当比重,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专家近期提出了杂粮经济新概念,表明杂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抓住良好机遇,结合地域特点,做大做好杂粮经济,变杂粮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杂粮特色产业,势在必行。

4.1要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和产量

针对目前生产上存在的杂粮品种退化、新技术更新慢等问题应以品种为突破口,加强对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抓好种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多用途品种,以满足人们不同需求;同时,抓好杂粮配套高产新技术的普及。

4.2抓好示范基地,推进规模种植

杂粮产业化开发需要规模种植,需要建立生产基地。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优势,做好杂粮区划,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杂粮基地。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发展优势产品和市场需求旺的产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绿色优质杂粮,特别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指导农民生产优质、安全、卫生的杂粮。

4.3突破加工利用,提高杂粮档次

要针对有些杂粮适口性较差,家庭直接消费不方便,消费量有限等特点,发展杂粮生产应在加工利用上有大的突破。

4.4强化信息服务,促进杂粮生产和流通

信息服务滞后是阻碍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信息服务是今后杂粮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建立杂粮新品种、栽培技术、原料产品、加工产品、供销等信息服务体系,抓好产销衔接,为杂粮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上一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探讨 下一篇:关于对电刷的维护与检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