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及其使用行为探析

时间:2022-09-01 03:17:17

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及其使用行为探析

[摘 要]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电子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及其使用行为,结果发现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高,且90%以上的大学生都使用过支付宝;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及发展前景看好,但对其安全保障性和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表示怀疑;多数大学生的使用时间在2年以下,主要用于购物、充值与缴费和转账。为此,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增强安全性能和扩展服务功能,以提高大学生的认可度和使用度。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学生;态度;使用行为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72-04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在与各大银行签约后,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接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电子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交易双方资金流通的桥梁,对电子商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经济风险、服务风险等)起到规避作用。随着网络购物、电子交易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能够安全便利地实现银行、商家、消费者间的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等行为,成为B2B、B2C交易及其他电子金融服务的基础之一。

然而2012年2月,占据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前两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财付通同时关闭了信用卡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的通道,旨在规范互联网支付业务,避免将资金转入支付平台套现的行为。一时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规范性遭到大众的质疑,甚至出现媒体和专家唱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实体银行相继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购物网站也推出了诸如网银直接转账、货到刷卡支付、货到现金支付等支付模式,越来越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正在威胁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生存。鉴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认知与态度,分析其使用行为特征,以便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增强对大学生的影响,扩大市场份额提出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案设计

1.1 问卷设计

参照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模式(Usage & Attitude Research),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看法及其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状况三个部分共计15个量项。其中:被调查者个人信息(4项)和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状况(5项)均采用封闭式问卷设计,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看法(6项)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

1.2 调查实施

2013年9―11月,笔者利用网上问卷平台()、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中展开调查,共计收回问卷1713份,其中有效问卷1700份。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分析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特征及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情况,均值比较在于揭示被调查者的态度与行为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样本概貌

被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分布比较均衡,男女性比例分别为49.53%和50.47%;被调查者中84.29%为专科或本科学生,15.71%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78.35%的大学生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13.59%的人月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只有8.06%的人超过2500元;被调查者中未恋爱者约68%,恋爱者约28%,而已婚者不足5%(见表1)。

2.2 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

(1)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倾向

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Q1)感知十分强烈,94.7%的人认为给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仅有1.8%的人持反对态度。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Q2)或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Q3),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虽然有39.4%的人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但至少32.3%的人否认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Q4、Q5),大多数人依然持中立态度,其中36.5%的人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利于保护大学生消费权益,但也有1/3的人(32.9%)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利于保护大学生隐私信息。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的发展前景(Q6),绝大多数被调查者(84.1%)表示看好,并认为大学生使用者的比例会增加(见表2)。

(2)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差异

从表3可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及其未来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和发展都持积极乐观态度,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积极影响均持中立态度,态度倾向趋于一致。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性,女性大学生的认同度明显低于男性大学生,说明女性大学生更不看好其安全保障性。学历层次不同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安全保障性及其对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大学生中的未来发展等问题的看法均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态度倾向,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安全保障性,以及促成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和在大学生中的发展均持比较一致的态度;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其态度倾向与月收入水平成反比,月收入越高,认同度越低,且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大学生对此的认同度显著低于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婚恋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促成大学生的良好消费习惯、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消费权益等问题的看法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差异;而已婚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最不看好,持明显的反对态度,而未恋爱或恋爱中的大学生对此则持中立态度;未恋爱者较之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看好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作用和在大学生中的未来发展。

2.3 大学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行为

调查发现: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位均位居前三名且远远领先于首信易支付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他平台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与使用者的比例都比较低,影响力远不及前述三种平台。其中:支付宝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98.1%)和使用者(91.4%)均超过90%,而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也达到了70.8%和65.1%,但它们的使用者却远远低于支付宝,相形之下,银联在线支付的使用者(37.5%)还多于财付通(26.1%),说明财付通的普及程度不及银联在线支付(见表4)。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人(56.7%)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时间在2年以下,2~5年者超过35%,5年以上者不足8%,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接触和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比较短。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目的是购物(91.6%)、充值与缴费(75.3%)和转账(43.1%),而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日常储蓄(12.3%)或担保收款(1.8%)的人比较少,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视之为消费支付渠道,而非创收渠道。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时,绝大多数大学生(85.3%)使用网银,其次是使用现金充值(28.3%),其他渠道比例相当低(见表5)。

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看,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使用时间越长。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时,网银充值是首选,且学历越高、月收入越高的大学生越喜欢用网银充值,男性比女性、已婚或已恋爱比未恋爱者更乐于用网银充值;其次是现金充值,且女性、本专科学历、月收入1500元以下、未婚的大学生更乐于用现金充值。从使用目的看,女性、月收入1500元以上、已婚或已恋爱的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热衷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购物;而男性、硕博研究生、月收入2500元以上、已恋爱或已婚大学生较其他群体更喜欢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见表6)。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描述统计和均值比较等研究方法探析杭州高校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倾向和使用行为特征后发现:(1)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度位列前3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依次是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其中,支付宝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遥遥领先于其他支付平台。(2)大多数大学生十分认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而对其安全保障性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则持中立的态度,但对其在大学生中的推广使用前景看好。(3)多数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在2年以下,主要用于购物、充值与缴费和转账。(4)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知晓程度、态度倾向以及使用行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女性大学生明显比男性大学生更担心其安全保障性,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大学生明显比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更不相信其能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已婚大学生相对于未恋爱或恋爱中的大学生更不看好其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越长;女性、月收入1500元以上、已婚或已恋爱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物,男性、硕博研究生、月收入2500元以上、已恋爱或已婚大学生倾向于转账。

3.2 研究建议

依据本研究结果,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商要想进一步扩大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促成更多的大学生信任和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笔者建议:

(1)进一步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能,降低客户的使用风险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第三方在支付平台的便利性普遍看好,而对其安全保障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与忧虑。因此,要让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更多大学生的认可并在消费活动中更加广泛地使用它,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增强其安全性能,严守客户信息和保护客户的隐私,消除大学生的风险知觉。

(2)扩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方支付平台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支付工具,但其创收功能体现得并不充分。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可针对大学生推出记账工具、理财工具乃至金融服务等服务项目,强化其创收功能,使之既能满足大学生消费支付的需要,又能让大学生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理财增收的意愿。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参考文献:

[1]高健.第三方支付应用下的消费者网上购物风险感知――基于山东大学学生的实证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7-69.

[2]檀溪,陈建斌.首都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行为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0(23):243-244.

[3]邹玉金,范微娜.基于杭州下沙大学生的手机支付采纳意向实证研究[J].电子商务,2013(4):28-29.

[4]何月.基于大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使用意向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5]江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刘志雄.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2(3):14-15.

[7]包蕴琪,郭媛媛,陈康,等.对大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仅以厦门大学学生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0):91-92.

[8]刘亮,葛文秀,杜美霞,等.大学生网络消费及支付方式调查[J].中国信用卡,2012(4):66-70.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评价 下一篇:复习教学中感悟数学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