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2-09-01 02:07:23

论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分析与展望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为应对环境审判的紧迫形势,我国采取环保法庭的专门化审判模式进行试点,不仅具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且体现出诸多的优越性。当然,环保法庭并不是司法推动环保事业的唯一方式,深入探索设立环保法院或者利用现有专门法院等有益途径,可以进一步实现环境审判专门化的目标。

关键词:环境审判专门化;环保法庭;环保法院;专门法院

1 我国环境审判专门化的紧迫背景

1.1 环境案件激增与审判“无力”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环境纠纷也在飞速的增长。仅2005年全国共发生5.1万起环境纠纷,上访投诉40多万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与环境纠纷逐年递增相比,环境诉讼却并未相应的增长。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平均增长率约为 87%,但环境诉讼却在下降,2004年审结的环境污染案件4 453件,环境纠纷与环境诉讼之间存在巨大的数量差距,并不意味着未进入诉讼领域的环境纠纷已经得到妥善解决。“这些纠纷,有的是通过行政机关协调处理了,然而很大一部分在行政机关没有得到解决,污染受害者也没有到法院。”如果按照现有分散审理的模式,不仅会增加环境案件的审理压力,也会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效果,降低审判效率。况且,环境案件涉及较多技术性的环保知识,案件审理具有难度大、时间长等弊端,在现行考察结案率的绩效评价体系下,普通法庭缺乏受理环境案件的积极性。即使环境纠纷日益增多,司法也难以真正承担“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 一方面有大量且尖锐的环境案件需要法院处理,另一方面存在受害人告状无门、纠纷未决的现象。

1.2 现行机制桎梏与审判“无奈”

审判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法院设置、审判组织和审判活动等。现行审判制度服务于GDP增长,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倾向, 极少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设置审判机构,以配合环境诉讼而安排审判制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但这仅是审判机构难以审理环境案件的表象,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审判机构不能处于完全的独立地位。尽管国家已经确认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辅以相关的制度,但地方政府仍没有摆脱传统政绩观,一味发展经济而置环境于不顾。在司法独立尚未实现的背景下,审判机构受制于地方政府而无法或不敢有所为。

2 我国环境审判专门化的试验———环保法庭

环保法庭作为审判改革的一项新鲜事物,在制度和措施方面有所创新。贵阳、无锡环保法庭采用了“四审合一”(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模式,云南环保法庭采用“三审合一”(民事、刑事、行政)模式。与我国的审判惯例大相径庭———在立案阶段根据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将案件交由民事庭、刑事庭或行政庭审理,案件执行由执行庭(局)负责。就环保法庭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看,收案总量反映了适当的司法需求:贵阳清镇环保法庭共收案95件;2008年5月~2009年5月,江苏无锡环保法庭共收案 300件;2008年12月~2010年10月,云南昆明环保法庭共收案20件。案件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贵阳、昆明以刑事案件为主,分别占收案总量的 70%、50%,与检察机关的主动性比较高有关;无锡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为主,占收案总量的95%,与其定位为协助和支持环境行政执法有关。

3 我国环保法庭模式下的制度改进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审判专门化有两种主要模式:在普通法院中设置环保法庭与设立环境法院。有全面管辖权的法院设置环保法庭,对特殊部门提出专门要求,提高司法设施和辅助人员工作效率;设立独立的环保法院,可以培养精深的法律专家,提高审判的速度与质量。我国在中级和基层法院设置环保法庭进行试点,能够较好地化解审理环境案件的阻碍。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审判机制,环保法庭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功能发挥上都存在局限,若想达到审判专门化的理想状态,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于优化环保法庭审判人员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不断设立、运行,各个地区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环境纠纷案件,从这个角度理解,设立环保法庭具有普遍意义。新法庭的出现必须解决审判人员组成的问题,审判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功能的发挥。环境审判的复杂性使其“陷入科学争论和裁判难决的泥沼中,无异于剥夺了受害人的请求权而无法得到救济”。法官在环境案件审判过程中,缺乏环境审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与环境纠纷的专业性、长期性、隐蔽性极不相适应。环境案件的审判不仅要求法官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注意从专业化的诉讼参与人获取启发,尤其是环境法律方面的专业律师。

4 我国环境审判专门化模式的另一种展望

虽然以专门化的审判模式处理环境案件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无论司法实务界,还是法学理论界,甚至普通公民,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极致发挥环保法庭审理环境案件的功能。确实,环保法庭在创新审理制度、汇集专业法官方面,在环境审判专门化实践上迈出了不寻常的一步。但我们无法完全依靠环保法庭的功能发挥,“要建立一个能真正实现个人权利的公共裁判机关,不是靠一般的仲裁或调解,而是在每个专门领域都需要有特定的解决方法。因此,接近正义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在保障正规法院功能的同时,建立专门法院制度。”在完善环保法庭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继续探索设立环保法院或者利用专门法院等途径,进一步实现环境审判专门化的目标。

上一篇: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中学美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