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训练策略

时间:2022-09-01 02:02:06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训练策略

电视广播行业在新传媒发展的浪潮中,正在经历大整合、大洗牌。传统广电行业的演变正随着高科技及新兴行业的涌现,形成传统与新兴的交叉与融合。广电行业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技能变迁的格局,正对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人才模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重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运动与结构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基本属性,作为反映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知识也应当具有结构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持人的知识结构也必须相应于传媒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满足节目的需要,完成传播任务。主持人需要主持不同的节目,长期面对不同的观众。节目不同,要求也不一样;观众不同,讲话风格就不能雷同。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丰厚的理论和知识储备,满足不同受众群的要求。主持人具备的知识是多方面的,面对观众“怎么说”和“说什么”,全凭临场发挥,才能引导和主导节目进行。“怎么说”属于语言表达技巧问题;“说什么”,是主持人的内涵修养问题。为解决“说什么”的问题,主持人应广泛学习专业基础、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甚至还要涉猎自然科学,了解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只有做到一专多长,学识广博,才能在话筒前“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节目才可能不单调、泛味,让人从中学到东西、引发思考;才能在面对不同观众时,讲出观众想说的话,表达出观众想要表达的思想,让观众认同,不游离于观众之外,真正与观众打成一片。主持人节目可能涉及某一部文学作品、某一种艺术样式,可能涉及天文地理、史料传记、、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等。如果节目主持人不了解这些,或者了解甚少,是无法运用好语言与受众交流的。

二、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思维是表达的前提,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离开思维,语言就无从表达,思维决定语言,即决定“为何说”、“说什么”和“怎么说”。节目特别是现场直播,一般只能事先确定节目的大致程序、框架和结构,往往会产生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主持人处理不妥,就有可能导致节目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主持人反映敏捷,及时根据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把当时感知到的新信息,迅速转化为恰当的语言反应,使现场的突发因素服从服务于节目主题。具体来说,要加强思维的清晰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三方面的训练。所谓清晰,就是要思维目的明确,直接为节目服务;灵活,就是熟练运用各种思维技巧、方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权衡利弊,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节目按预定目的顺利进行;敏捷,就是反应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这三种能力,必须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管遇见什么问题,都要多深入进去,加以细致研究,以期把平时的思考结果,运用到节目中去,在主持节目时能够有所借鉴.

三、持之以恒的自我训练

有声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它由语符、语义、语言的文化内涵三个层次构成。语符是以声音为依托。具有某种信息含量的音义结合体,人们通过对语符的发送、接收、解码、破译来完成传播,就像文字在书面语中的作用一样,语符是有声语言物质外壳,构成了有声语言的表层。语义是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它隐藏于语言代码的背后,反映了人们传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声语言的实质。语言的文化内涵是能够将语言作为一种刺激物,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人非生而知之,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需要在实践中强化训练、总结经验,才能得以不断提高。例如,中央台主持人李咏的节目风格一直被观众所推崇,但他在刚主持节目时也经历过一段控制不好、把握不住场面的时期,他就请爱人哈文每天在电视机前以专业制片人和普通观众的视角“审查”他的节目,将每次节目问题,以及值得保留和改进之处记录下来,以供他有针对性地训练。因此,主持人要善于有针对性训练,认真总结自己主持节目的优点和缺点,根据自己的不足,特别注意加强,把每一次主持都作为最后一次的演出来对待。要善于总结经验,把主持的整个过程、每个细节,都加以总结,确保优点得到强化、借鉴和发场,缺点或不足得以改进。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做得不到位的原因,以及出现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总结一套训练方法。

总之,作为从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主持人,广大受众期待着我们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弘扬主旋律,发挥教育和鼓舞的功能,提倡多样化,给人民群众以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美感的享受。在当今“信息爆炸”、“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我们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就必须树立“动态学习、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更新知识结构,充实信息储备,丰富人生阅历,拓宽思维路径,力争在播音主持的艺术殿堂左右逢源,愉快胜任。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上一篇:电视舞台流动空间的构建 下一篇:舞台布景制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