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09-01 01:49:49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业;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85—01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检查教学效果,是教师诊断学习问题,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一、 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作业做得越多,学生将知识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提高得越快。但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逐渐厌烦语文学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有随堂练习、课前预习,更多的是让学生画、唱、演、做、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一幅幅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例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差一点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营养。如,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树的种类、树的生长环境、树的作用,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并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上一篇:物理教学与求异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音乐综合审美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