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鹤鸣茶

时间:2022-09-01 01:11:19

四川是我国栽培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饮仔四川”,说的是酒,实际上川中茶俗之浓远远超过了

酒。巴山蜀水茶园成片,给“绿色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然而川茶佳品之最,非蒙顶莫属。蒙山横跨名山、雅安两县,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竹林苍翠,景色壮丽。茶多产于山顶,故称蒙顶茶。蒙顶茶是蒙山所产的各种名茶的总称,品类有甘露、石花、雷鸣、雀舌、米芽、万春银针、玉叶长春等。尤以蒙顶甘露品质最佳,为烘青类特种茶,形状紧而纤细,银毫显露,嫩绿油润,芽叶肥嫩壮实,汤色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醇爽。其中蒙顶石花和蒙顶黄芽则属于黄茶类,芽色金黄,香气纯青,滋味浓鲜,汤色青黄明亮,也是名茶中之佳品。据民国《名山县新志》记载:多饮长寿。又日“仙茶”,唐初列为“贡茶”。历代文人学士为蒙顶茶写下了优美的赞美诗章。古人有诗云:“蜀山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荣获“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传世佳誉。

说起“贡茶”就不至于一个蒙山茶了。四川大邑县城西北的雾中山,也称雾山。所产之茶名“雾山茶”,其味芬香。有除病益寿之效,清王朝列为贡茶,不准民用。雾山开化寺左侧有“八功德水泉”,刻石九龙形,水从龙嘴中喷出。明学者杨升庵赞此水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以为名。传说,清朝有一个皇帝,活了三十多岁,即开始长出了几根白头发,他害怕老得快,死得早,享受不久当皇帝的荣华富贵,就限令御医,要在一年之内使他白发转青,办不到就要砍头。御医无法,急得到处拜佛求签,希望得到菩萨的指点。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和尚笑嘻嘻的指着西方,伸开大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个八字,什么话也没说就不见了。他醒来后,弄不清是什么意思,四处找人解梦。一天,在洛阳白马寺碰见一个外来僧人,告诉他说“贫僧认为,他笑嘻嘻的看着西方,是不是指的佛教圣地西蜀晋原县(即今大邑县),听说那晋原县雾山中开化寺的后山上,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雾气腾腾,山上长满了茶树,茶叶味道清香,能除病益寿。他比划的那个八字,恐怕就是指的山下那股八功德泉的泉水,你如果取得这股泉水,泡上雾山上的茶叶,拿给皇帝喝了,他的白发就要转青。”御医按其所说奏明皇帝,皇帝用后,不到半个月,白发果然转青了。长期医不好的头疼病也好了。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定雾山茶为供茶。茶叶治病,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近代科学实验表明,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已经鉴定得有三百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营养成分;有的是与治病有关的药效成分。对人体而言,茶叶中的许多药效成分,有的是一种成分的单一作用,有的是几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茶叶中存在的丰富营养成分,又加强了茶叶药效作用的发挥。所以,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能之药”。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茶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被人们称之为当代的健康饮料。

茶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些更为神奇的传说。如《鹤鸣茶》的故事说,张三丰曾在大邑鹤鸣山中教书。他听人说,山上有很多茶树,但只有白鹤停歇过的那一棵,才是出好茶的茶树。一次夜晚,张三丰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一棵茶树上歇了几只白鹤,他赶忙把裤腰带解下来,栓在那棵茶树上,打了个记号。第二天,他一大早起来,找到了那棵茶树,摘下茶叶,泡制后,抓把茶叶,刚把开水冲下去,就看到茶叶慢慢张开,又慢慢变成一只鹤,从碗中突然飞起,站在地上,一眨眼变成一个白发老头。张三丰晓得遇见了白鹤仙翁,他马上跪在地上,要拜仙翁为师。老头说:“不忙,要我收你做徒弟,现在还不是时候。”说完就不见了。张三丰感到很奇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感到异常清香甜润,立刻添了精气神。他想,这一定是仙茶。于是取名“鹤鸣茶”,用此茶籽种了许多茶树。有人建议将此茶献给皇上,以讨封赏,他不为所动。他用鹤鸣茶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老百姓都非常感谢张三丰。一天白鹤仙翁来了。他对张三丰说:“你已经免除凡问俗气,不贪名求利,我决定收你做徒弟。你要把满山茶树管好。广积善缘,多修功德,等功果圆满,我再来度你成仙。”从此。张三丰一面种茶树。一面挖中草药,给老百姓治病,穷苦山民都十分敬爱张三丰。后来,白鹤仙翁果真度张三丰成了神仙。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士。曾驻宝鸡金台观修行,这一带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形象酷似济公,人称疯子张。这优美的仙话附会在他身上,是最好不过的了。

上一篇:众说不一的“老君眉” 下一篇:台湾坪林茶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