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01 01:10:45

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一种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该文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从政府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对促进虚拟企业发展的对策,强调知识管理在虚拟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现状对策

1概述

虚拟企业是指由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和优势的厂商,为了赢得某一市场机遇,从各自企业中选出优势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结成的一种共同开辟市场、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临时性经营联合体。虚拟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具有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它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是一个肩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和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虚拟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契机,区内企业纷纷开展虚拟运营。虚拟经济在区内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研究本区域虚拟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现状分析

2.1 区内虚拟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本区域的各级政府部门致力于信息化建设,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也取得进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稳步上升,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如福建省的“数字福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福建省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体系,为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区域内企业积极开展虚拟企业建设和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品牌产品和特色产业(如铁观音茶叶、服装鞋帽生产、软件研发等产业)形成了价值链,各成员企业以提供和保持自己在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进行整合后,赢得了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区内各地市相继创立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索了虚拟园区作为虚拟企业运营新平台的路子。通过虚拟园区,信息网络在扩大科技信息的、吸引人才汇聚、加强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虚拟企业的运作,集成创新能力而形成了强大的外向竞争优势。

2.2 区内虚拟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虚拟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虚拟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外向化、高端化的协作能力有限。区内企业在总体技术水平上相对落后,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未成体系,缺乏以名牌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2)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直接影响了虚拟企业的发展;(3)制造企业在虚拟企业运营链中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区内企业多以加工型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处于“被虚拟”的地位。

3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发展对策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归根结底是数字化的企业。它的基本元素是信息,基本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基本设备是电脑和通讯设备,基本手段是网络。所以知识、信息资源是虚拟企业运营的根本要素之一,对知识、信息有效的管理成为管理虚拟企业的关键,知识管理对于虚拟企业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3.1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协同,整合信息,共享资源,为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外部环境。同时,还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与贯彻意见,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政策。此外,

在舆论导向上,要多宣传企业虚拟化运营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凝聚各方共识。

3.2 加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固定、移动互联通信网络,要降低门槛促进其应用与推广。其次,完善电子交易支付手段。可考虑由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或由政府提供担保的有信誉、有实力的大企业经营,然后视情况逐步转为私营。此外,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以及加强基础性工作等方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

3.3 加强知识管理,培养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发展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于市场。由于虚拟企业建立在知识劳动的基础之上,其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智力资产的积累,智能化服务的提供不像传统企业那样受到集中化和规模化的束缚。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高度的分工协同成为可能,使组织学习和流程再造成为现实,使智力资产的充分积累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使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成为快速发展的力量。传统管理模式无法解决虚拟企业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以知识、信息和智力等资源为基础的适应知识劳动现实需要的管理模式,即知识管理。在虚拟企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知识管理都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知识管理有助于虚拟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对于知识劳动密集型企业,知识劳动和智力劳动是决定企业竞争态势的关键资源。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知识劳动和智力劳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其次,知识管理能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虚拟企业的无形资产。虚拟企业的智力财富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注册设计等;其知识财富包括商誉、熟练员工的经验、组织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创新能力、组织和个人网络和基本数据等。虚拟企业具有无形资产远大于有形资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服务、核心人才等特点。能否有效地测量、管理和利用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再次,知识管理能使虚拟企业的网络化组织更有效率。虚拟企业在网络组织基础上进行工作,它不但需要自身的知识管理,而且需要对合作伙伴的知识、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于充分利用智力资产创造效益。因为网络化组织是建立在协同工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在知识流、技术流和资金流畅通的基础之上进行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网络节点上每一点的知识技术条件。这正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3.4 引导企业更新理念,塑造有利于虚拟运营的企业文化

虚拟企业的运营在人文道德、法律意识、知识技能等方向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营造适当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在企业与供应商、中介机构、消费者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树立双赢观念,合作竞争,优势互补;要树立人才观念和知识观念,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企业的知识资源不断积累,并在网络集成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4区内虚拟企业的成功案例

以区内的服装业为例,温州的服装业常被认为是中国“虚拟企业”发展的起点,美特斯邦威则被看作国内成功运用虚拟企业经营模式的典范。

目前,海西区域内已上市的服装企业,包括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都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营销网络和连锁渠道的建设与升级。而当美特斯邦威于2008年6月20日准备在国内A股上市时,它的招股书中说明,计划募集18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网络建设,2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

实际上,一个季节的服装真正的旺季只有两周时间。因此,能否进行准确预测并提高生产、备货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是个关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服装业的库存足以让中国的老百姓穿3年。美特斯邦威意识到,“之所以会形成库存,就是因为公司和特许加盟店之间的信息不畅和反应过慢,这是关系到公司前途的根本问题。”从1996年起,他们开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现在,美特斯邦威已经把全国1200多家专卖店和200多家代工企业连成一体。一款服装在哪个城市畅销,每家专卖店卖了多少件,哪些产品要补货,哪些产品要尽快打折促销,这些信息均可以实时反馈回公司;而加盟商则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看到公司设计的最新产品,他们的订单也可以瞬间被传递到代工企业以组织生产,整个过程只要2分钟。信息化系统大大降低了各个加盟店的库存。这不仅减少了加盟商的流动资金压力,而且避免了加盟商的利润变成仓库里的滞销商品。

13年间,这家休闲服装公司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OEM;公司本身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正是依靠这种虚拟企业模式,美特斯邦威把销售额做到了20亿元。

温州现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年服装销量3000万套,产值突破200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庄吉”、“报喜鸟”等西服,“美特斯邦威”、“拜丽德”、“森马”等休闲服饰,“雪歌”、“好日子”等女装,通过虚拟经营,都站到了国内服装行业的前列,服装业销售额增长超过100%。

5结束语

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构建,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强调资源共享及有效利用、市场共谋并迅速反应,通过创新增加竞争力、谋求利润最大化。而实际的运作中,要达成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共识,互信互助,都是很艰苦的工作,仍然有许多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洁.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115-116.

[2] 潘一萍.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策略研究[J].市场研究,2008,(10):46-48.

[3] 李贺,关欣,周浩.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8,(8):1175-1178.

[4] 王悦.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65-68.

[5] 崔涛,刘航.面向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浅析[J].科技信息, 2007,(5):104-104,129.

上一篇:中药熏洗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健心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循环RAAS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