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管理背景下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01 12:50:40

系部管理背景下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系部管理是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新管理模式,它给文化课教研组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唯有积极探索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主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文化课教研组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系部管理 职业学校 文化课 教研组建设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事业发展的需求,本着科学、高效的管理原则,各职业学校开始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部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系部管理对于降低管理重心、简化管理环节、加强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于2005年起实施系部管理,首先将专业课教师划分到相应的系部,2010年起系部管理模式继续深入推进,文化课教师也被划分到各个系部。系部管理给文化课教研组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又造成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使文化课教研组建设更好地契合系部管理的新模式?我们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以“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为主题设计了问卷,面向我校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教研组开展调查,共分发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以准确把握新背景下我校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背景下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现状

(一)划分系部标准单一,造成师资力量分布不均

我校现有电信、文经、机电三个系部,各有班级27、43、42个,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授课工作的需要将文化课教师划分到各个系部,这种单向的选择方式、单一的划分标准带来了一些弊端。在调查中,关于“文化课教师划分到系部的依据”,75%的教师表示是由学校划分,21%的教师选择不清楚,只有6%的教师表示是双向选择。而对划分结果,30%的人表示满意,39%的人表示还可以,11%觉得不满意,还有20%的教师表示无所谓。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各系部的学情各具特点:文经部女生多,而机电部很多班级几乎全是男生。这不仅给学科教学带来影响,也使学生管理呈现不同特点,形成了工作难度的差异。学校出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单向分配,较少考虑教师年龄、性别、学历、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对缺乏自主选择权的划分结果自然不能满意。而单一的划分标准也造成了各系部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状况。以语文组为例,统计数据显示,电信部、文经部、机电部三个系部的语文教师在教龄、工作量方面大体相当,而在性别比例、学历、学术类称号等指标上则存在明显差异,系部之间师资力量不均衡。系部管理还造成了教师课务量的增加,跨头教学的教师占76%,调查中有31%的教师认为划分系部导致了课务加重。

(二)划分系部促进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将文化课教师划分到系部,有利于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由于教学对象群相对固定,文化课教师就能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专业课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服务。文化课教师自觉认识到了分属系部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在“划分系部对教学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的调查中,56.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42.7%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37.6%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渗透专业方面的内容”,60%的教师选择了“有时会”,只有3%的教师从不这样做。

(三)划分系部给文化课教研活动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划分到系部后,系部内的教研活动有所加强,为了使文化课教师更多地了解专业,各系部组织了专业建设负责人讲座、企业参观,还利用暑期开展技能培训,要求文化课教师每人都要获得相应专业的中级工证书。由于文化课教师分散在各系部,不便集中,学科教研组活动则有所削减,备课组活动也难以正常开展。以2011学年春学期为例,以教研组为单位有效开展的教研活动仅为3次。

那么文化课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在调查中,对于“教研活动的成员”,各有46%的教师选择了“相同学科的教师”和“相同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只有8%的教师选择了“同一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至关重要。

二、新背景下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更合理的教研组织结构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在同学科教师之间开展,系部管理则打破了这种结构,教研活动开始在同一系部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开展。以上两种结构都属于扁平式组织结构,要么只重学科教研,要么偏重专业建设,各有利弊。在系部管理的新形势下,构建一种立体化、交叉式的教研组织结构(如图1),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全面落实。

以上组织结构除教研组人员结构固定之外,备课组成员每年根据课务安排做相应调整,尽量减少跨备课组现象,专业组成员也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意愿进行动态调整,使系部之间的师资力量相对均衡,也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体相当。

(二)探索更科学的教研活动内容

为与前述教研组织结构相适应,在系部管理的新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内容也应涉及更广阔的领域,容纳更多的内容,形成科学、完整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

1.学科教研内容

如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地位、培养目标,学科教学方法,教育学基本原理,学习心理学,学科前沿知识,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

2.专业建设内容

所属专业部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要求,与未来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能力要求等等。

唯有在教研活动中关注以上内容,文化课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双重功能,系部管理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

(三)打造更高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系部管理造成的教师分散、集中不便,以及课务增加等问题,给教研活动带来了压力,传统教研组会议、座谈等活动形式已显陈旧,且不便操作。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更先进、更高效的活动形式,如设计教研组网页,建立备课组QQ群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实现跨空间的即时沟通和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学术的交流、信息的更新、资源的共享都非常方便快捷。新的活动形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系部管理这一新模式给文化课教研组活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唯有深入探讨、积极应对,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模式,打开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提升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组建设的水平,促进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剑杰.中小学教研组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2]杨向谊,陆葆谦.互动·共享·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董捷.从制度创新角度谈中等职业学校教研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4]马能和,贲道鹏.高职院校推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9(6)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知识咨询服务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的挑战 下一篇:数字时代如何加强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