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思路

时间:2022-09-01 12:13:49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校机械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全面提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主要存在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探讨了校企合作应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三方面着手,试图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即将迈入技师学院行列的高级技工学校,十分重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

1.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是验证办学效果的最佳载体。近年来,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为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等深度合作形式,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把校企合作纳入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开展教学、实训、实习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1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在学校挂牌设立 “企业校企合作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生产、科研合作。

1.2合作内容及方式

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优秀学生成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先推荐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做好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为企业提供优秀学员,参与校企合作生产工作,配合企业,共建生产实训中心;企业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协助制定实习实训计划,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实训,并对实习提出考核意见。为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学参观提供方便。为支持学校的教育发展,在实习经费方面按有关规定予以优惠,配合学校,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合作方式主要有:(1)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及职业能力训练方案。(2)学校选派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3)开展校企生产合作。学校投入场地、现有设备,布置车间。企业负责生产管理。

校企合作车间承担起学校学生见习的任务,企业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入车间进行见习,适当给予讲解,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企业生产的各项流程,达到企业见习的效果。

1.3校企合作成效

近年来,学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共识,共同研究讨论协商,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现已有多家知名五金刀剪企业在我校成立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在学校有序开展,广东省和阳江市两级政府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校企合作开展以来,机械专业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深受企业的欢迎,就业率达到98%。学校先后成为广东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广东省五金刀剪行业职业研发应用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创建示范院校。

2.校企合作发展瓶颈

2.1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没有出台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

2.2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脱节,在具体落实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学校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目前,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2.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主体,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企业管理成本和风险增加、学生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成为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2.4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校企合作主要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模式没有形成。

3.校企合作发展思路

3.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部门、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校企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达到双赢的目的。呼吁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条例,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制定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的优惠政策。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共建产业化公共实训基地,确定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基地,从政策上保证校企合作制度化。

3.2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提高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课程体系、专业设置 、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等环节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工作,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3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可以通过校企股份合作模式、企业生产车间进驻学校模式、学校国有民营模式、产学研用一体模式等几种模式,来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从中寻找最有利于校企合作开展的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长期有效地运行下去。 [科]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分析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