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经济学概念

时间:2022-09-01 12:10:35

活学活用经济学概念

政治学科中有很多相近的概念,常会被命题者当作陷阱设置在题目中,例如在选择题中要求辨析哪一现象属于哪个概念范畴,同学们常会混淆。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概念,认清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学好政治的基础。本文就《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

【例题1】2012年6月1日,某校学生举行了“以物易物、‘换’醒低碳”的主题活动。不少学生通过自愿、自由的交换,将手头闲置或购买后不中意的物品与学校师生交换,使这些闲置物品的效益最大化,实现物尽其用、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良好环境效益。材料中的“以物易物”( )

①实质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②是商品流通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体现了绿色消费、保护环境的消费观

④每次交换中价格必须与价值相符合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迷点揭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商品交换的实质,区别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以物易物属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实质就是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①入选;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题中是物物直接交换,②错误;以物易物能实现物尽其用、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良好环境效益,③入选;以物易物是以需要为交换原则,不一定每次交换都需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④错误。

【概念辨析】下面对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几组易混概念进行辨析。

1.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3.货币与纸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4.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过于求,卖方之间竞争激烈,使买方居于有利地位的市场态势;卖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不应求,买方之间竞争激烈,使卖方居于有利地位的市场态势。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则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6.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种股权式合资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通过劳动的联合和资本的联合组成企业。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形式,股份制则不能笼统地说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例题2】(2012年高考北京卷)近年来,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

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

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迷点揭秘】本题以“商品大集”的举办为背景,考查关于消费的相关知识,出现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一个核心概念: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中事件属于市场的繁荣,商品供应充足,不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提升,①不选;“商品大集”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非生产要素,故③项正确,②错误;在“商品大集”中各地名优土特产都出现在北京市场上,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故④项正确。因此答案是D。

【概念辨析】高考中有些概念不是考查与其相似的概念的区别,而是考查对其的理解和运用。下面对这些常考的政治术语进行解析。

1.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组成关系、比例关系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而不是食品支出总额的多少。

3.价值:经济生活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而哲学中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一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