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果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疫方法

时间:2022-08-31 11:45:49

咖啡果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疫方法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有关咖啡果小蠹的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检疫防治措施等4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对目前检疫方法的措施以及一些新的检验检疫方法作出全面阐述。

关键词:咖啡果小蠹 检疫措施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属鞘翅目小蠹科。此虫传播迅速,寄主范围广,对咖啡危害及其严重,属于禁进境的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而言虽无入侵,但入侵风险值极高,具有高危险性。

1.简史及分布

原产于非洲西部,在世界上很多有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均有分布。已知非洲的国家以及亚洲的热带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也有报道。此外,在我国1985年海口口岸首次截获咖啡果小蠹,从2003到2013的十年间在全国口岸检测到共计3214起,可见发生频率非常之高。

2.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咖啡果小蠹成虫身体长度为1.4-1.7mm,宽约为0.73mm,纵观整只成虫,其鞘甲为褐色,有些则为黑色。有细网状的多皱额面。咖啡果小蠹的下颚有须,共分为三节,其中第三节最长。触角显浅棕色,鞭节有5节,锤状部共分为三节,仔细观察其前行背板即可发现隐藏于前胸背板下的头部,有蚕豆形的复眼。前胸较为发达有密集的鳞片。背板上面强烈弓凸。在其背板前段,有细小的瘤状突起,共计4-6枚。背板上有圆钝的瘤状突起,数量较少。咖啡果小蠹有刻点区,刻点区底面粗糙,有一条狭直的中隆线从中穿过。鞘翅对虫体进行了完整的保护,仅在虫体运动时才能看到腹部。腹部共分为四节,均可动。腹节末端较尖。雄虫在形态上与雌虫并无二致,具体差异仅表现在个体大小上;雄虫较小。

卵在果内发育,羽化完成后从果内钻出完成交尾,交尾后的雌虫则会在咖啡果脐部钻入咖啡果进行产卵。雌虫在果内直至幼虫羽化。每只雌虫一生可产卵8~12批,共计产卵30~60粒。卵在硬的、成熟的咖啡都所在的各小室内,卵期为5~9d。幼虫期10~26d。幼虫取食期为15~19d。雌性幼虫为15d,雄性幼虫为19d。蛹期4~9d,完成整个变态过程共需要25~35d。

雌虫在整个种群中占有量最多,与雄虫相比,雌雄性比大约为10:1。雌性成虫一般在下午4~6时飞翔于树间寻找产卵场所,而雄性成虫则不飞翔,通常情况下不离开果实。雌雄交尾比为30:1。

幼虫呈乳白色,有些透明。体长0.75mm,宽0.2mm。头部褐色,无足。身体被白色硬毛覆盖,后部为弯曲状,形似镰刀。

蛹的躯体呈现白色,仔细观察前胸背板之下可看见头部。前胸背板边缘生长着状突起3-10个且彼此之间相互分开,每个突起上面有1根白色刚毛。腹部有2根较小的白色针状突起,长0.7mm,基部相距0.15mm。

2.2寄主及危害

2.2.1寄主

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咖啡、大(小)咖啡等。此外,曾在灰毛豆属Tephrosia spp.、野百合属 Crotalaria spp.、距瓣豆属Centrosema spp.、云实属(苏木属)Caesalpinia spp.和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的果荚;木槿属Hibiscus spp.、和一些豆科植物(如菜豆属)的种子;Vitis lanceolaria(葡萄属一种)、Ligustrum pubinerve(女贞属一种)的果实;酸豆Dialium lacou 。

2.2.2危害性

世界上所有咖啡种植园区视其为头号害虫,原因并不是其因取食而损失的,而是因为被蛀食的幼果在被蛀后伤口暴露,引起真菌寄生从而引发果实腐烂、果实变色、甚至果实脱落。由于被蛀果实被真菌寄生,使得其可以进行生产加工的咖啡果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咖啡产地的咖啡生产量以及成品的品质,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危害。雌性成虫因产卵从咖啡果果实的脐部钻入果内,虫道几乎贯穿整个咖啡果,已到达果实的顶端,蛀孔呈现黑色或褐色。由于其时代重叠现象严重,在一些地区重叠现象有7-8代。同一果内有时甚至有20几只白色幼虫。

3检疫与防治

3.1检疫及处理方法

要想彻底杜绝咖啡果小蠹,首先要禁止从疫区进口或引进寄主植物及其种子;凡从国外进口的寄主植物及其果实必须与其外包装进行熏蒸处理;而因科研需要进口的种子或植物必须进行有效的灭虫处理,并且需隔离试种1年以上。

咖啡果小蠹对二硫化碳及氯化苦有敏感作用,故可用二硫化碳及氯化苦进行熏蒸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使用二硫化碳熏蒸时,每0.28m3的种子用85J二硫化碳,熏蒸时间为15h。使用氯化苦熏蒸时,每升5J熏蒸8h,10J熏蒸4h,15J熏蒸2h,50J熏蒸1h,可杀死咖啡果内的成虫。

若使用干燥炉,温度49℃,30min可消灭果豆内的害虫。

由于咖啡果果豆坚硬,传统方法进行解剖果豆取虫效果不好,可用水煮法进行检疫。实验表明用水煮法对带虫孔的咖啡豆进行微波水煮,3min咖啡果小蠹被煮出,出虫率最佳时间为6min。加上煮过的咖啡豆质地变软,虫孔扩大很容易将果内害虫煮出。软的咖啡豆也方便解剖,也可以完整的取出咖啡果小蠹。

3.2防治方法

⑴在咖啡种植园内,首先要进行及时处理与被蛀果实及其落果的收集工作,对其进行深埋处理或者烧毁处理。在贮存种子时,降低种子内的含水量,将含水量控制在12.5%即可防治蛀虫。

⑵生物学防治是目前对目标害虫的最好的防治措施,不仅有利于环境,而且可以减少成品的化学农药残留,能成为咖啡果小蠹的有效天敌的昆虫为寄生蜂。经过试验观察发现,寄生蜂不仅对咖啡果小蠹的幼虫有寄生作用之外,对咖啡果小蠹的成虫也具有捕食作用,可以有效的杀灭咖啡果小蠹的幼虫和成虫,对咖啡果小蠹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试验证明,在大田环境下释放寄生蜂的大田其咖啡果小蠹的数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9%。足以证明寄生蜂的有效性。

⑶白僵菌可一通过与昆虫皮肤接触或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咖啡果小蠹的虫体内,对咖啡果小蠹体内的几丁质进行不断的溶解,而白僵菌得以正常生长,从而杀死咖啡果小蠹。而白僵菌对人体无害,是优秀的防治手段。

⑷对于大多数昆虫而言,咖啡因是很强的杀虫剂,而咖啡果小蠹只取食咖啡,却能正常生长,这跟它肠道内的菌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对咖啡果小蠹使用抗生素,破坏其体内菌群对咖啡因的溶解能力,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杀灭咖啡果小蠹。将抗生素药剂喷洒至咖啡种植园,在其取食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咖啡果小蠹的灭杀工作。

⑸化学防治手段,就目前而言,在防治咖啡果小蠹的环境中,化学防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虽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但是效果不错。可利用硫丹及马拉硫磷进行防治。

总结: 就目前而言咖啡果小蠹并不危害我国,但我国的云南省是咖啡种植的大省,需要格外小心咖啡果小蠹的入侵。由于其危害巨大,必须杜绝该生物的生物入侵。对于原产地及已经发咖啡果小蠹入侵的国家,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的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研究,如基因的研究,通过转基因手段培养不育的成虫,或者培育具有肠道菌群对咖啡因不分解的稳定遗传特性的咖啡果小蠹成虫。可以解决咖啡果小蠹的虫害问题且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 唐仕华译自,[1999.69(19):10051]

[2] 研究发现咖啡果小蠹致命弱点,饮料工业[J], 2015,04期(4):28-28

[3] 刘静远,陈志,焦 懿,余道坚,水煮法快速检疫咖啡果小蠹,植物检疫[J], 2004,18(3):145-146

作者简介:

赵祝1992.10―) 男,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上一篇: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建筑外墙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