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8-31 11:22:35

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基于大庆市水资源的分布和基本特征,从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管理方式与面临形势入手,对大庆市水资源保护、不同用水行业的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大庆市当前用水实际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保持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科学对策如下:制定、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科技兴水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水利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资源市场价格体系;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关键词: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037-02

大庆市地处中国东北内陆闭流区,水资源较为贫乏。据报道,1993年大庆市成为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1995年,在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大庆又榜上有名。不言而喻,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严重制约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大庆长远发展,就必须对水资源加以保护,实现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在大庆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一、大庆市水资源基本特征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全市年均降水量只有44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达到1 600毫米。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市区境内无江无河,属闭流区。区域西南部有嫩江、松花江沿边流过,西北部有乌裕尔河、双阳河两条无尾河流入;全市共有湖泡、水库、滞洪区及重要湿地262个,水域总面积近2 3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总蓄水量48亿立方米。虽然市区湖泊众多,因含盐碱成分高而无法直接利用,故仍属于地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 170立方米,而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量仅为169立方米,仅为国际公认1 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警戒线的1/10[2]。

大庆自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对水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对地下水的开采。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先后建成了北引、中引和南引三处引水工程,北部引嫩工程设计引水量为6.9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有:大庆水库、红旗泡水库、东湖水库,合计日供水能力为60万立方米;中部引嫩工程设计年引水量10.23亿立方米,龙虎泡水库日供水能力55万立方米;南部引嫩工程设计年引水量4.05亿立方米;缓解了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压力。21世纪以来,坚持以人水和谐为主题,统筹城乡水利发展,水利工作取得的各项突破和进展。目前市区地下水年允许开采量2.3亿立方米,实际年开采量超过5亿立方米。市区地下水源地46座,日综合供水能力123万立方米;零散供水井142口,日综合供水能力14.04万立方米;总计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137.04万立方米,通过外引客水,结合地下水的开采,基本能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

2006年12月29日国家颁布了强制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第一,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GB5749-1985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新增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第二,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三,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参考了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大庆市供水企业在2012年7月1日按照该标准供水。

二、大庆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科学管理亟待加强

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大庆市在油田开发初期,对地下水的开采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和有效保护,致使地下水出现局部降落漏斗。自1997年开始,城市对供水水源保护制定了一些相应管理办法,对地表饮用水源地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办法”对地下水水源管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一般都是由企业自主经营和管理,没有纳入到统一管理体系,政府对供水水源的保护与管理发挥作用不明显。水政执法队伍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不规范。

2.供水水源保护缺乏科学化、系统化建设,水利工程运行年限较长,失修老化

大庆市的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北引干渠建于1972年,是入市的骨干引水工程,大庆水库和红旗泡水库是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都已运行多年。市区部分供水管网由于年限及材质问题、管网占压、支户线老化等原因,供水管线存在隐患,管网出现漏损。大部分灌区建设时间过长,工程标准低,配套工程差,渠道衬砌少,且已年久失修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在城市供水水源利用与保护方面缺乏地表、地下的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还没有在防洪、抗旱、防水、地表、地下、城市、农村等方面实现统一管理。因此,地表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统一管理迫在眉睫。

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价过低

根据《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大庆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总人口达到3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要实现翻番,实施三次创业,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根据预测,2015年大庆市需水总量为25亿立方米,2020年大庆市需水总量为29亿立方米。在现有工程条件下,2015年大庆市缺水总量为2.35亿立方米,2020年大庆市缺水总量为5.33亿立方米。由于大庆市建市时间较短,长期受传统经济模式和经济体制制约,在用水上存在严重的吃大锅水现象,水价几经调整仍然低于制水成本,不足部分仍由企业和政府补贴。

4.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需要提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逐年增加,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但局部区域生活污水由于每年4 000万立方米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部分化工企业污水就地封存、小型企业废水无序排放和生活污水进入不仅加剧地面水的污染,也对地下水的水质构成威胁。

5.地下水资源开采强度不均衡

据资料显示,大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庆地区地下水资源经过多年的连续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由于局部地区超量开采,已形成区域性的东西两个降落漏斗,虽然近几年大庆油田水务公司对地下水源进行压变,但是由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依然持续下降。东部地区的含水层条件差、含水量少,这样大强度的开采必然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大庆地区的地下水位漏斗的形成应引起水务部门的特别重视。大庆市化工反应装置密集,反应塔高耸林立,一旦所在化工厂区的地下发生地层结构变化,必然造成对地面建筑设施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世界上曾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些惨痛的教训应引起高度警惕。

三、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大庆市水资源现状及以上分析,要实现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大庆地区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为实现大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制定、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健全的政策法规是水资源切实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3]。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必须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与之匹配,才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同部门的利益。我国已经颁布了《水法》、《水污染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洪法》四部有关水的大法。国家层面上虽然有《水法》等法律法规,大庆市也应根据自己的水情制定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鉴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方面还要做大量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大庆市水资源管理的地方行政规章,运用法律手段强化水务管理。二是抓紧研究制订鼓励科学节水、节约用水,促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依靠科技进步管水治水落在实处。三是主动适应水务管理新体制和应对入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加强管理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晰政府、企业、社会、市场行为的操作界面,减少审批环节,降低服务门槛,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水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4]。

2.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对有污染的企业增设监测断面,对用水和排污进行有效监控,对没有达标的污水坚决不能排放,实施污水排放总量的严格控制。二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使部分已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可用水量。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四是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扩大,水资源使用量也相应增大,要规范养殖业规模,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总之,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到统筹发展、优化配置。

3.实施科技兴水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水利产业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庆市进入干旱期以后,全市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打井高潮,抗旱水源工程大幅度增加,基本解决了大庆市农业的用水问题。但是,目前大庆市“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传统落后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存在水资源损失浪费严重和投入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靠科技的力量,实行投资优惠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喷滴灌、暗管输水、渠道防渗等成熟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组织联合攻关,加快盐碱水的开发利用、污水灌溉等技术的研究,增加农业灌溉水源;水务部门要积极与农业部门合作,探索大庆市主要作物品种的科学灌溉制度,并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科学高效用水。

4.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近年来,大庆市政府虽然投入巨资治理了市区内多条河流湖泊,贯穿东城区的黎明湖十多年前曾是条小河沟,现在已成为景观蓄水、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标志性景观。但是被称为百湖之城的大庆仍有许多河流和湖泊亟待治理。重视并做好此项工作,既可以防治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流失,也可以美化市区环境,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5.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资源市场价格体系

水价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于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的建设;二是分类与累进加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是基于用水户实际承受能力的水价调整方案的制定[6]。

6.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解决水资源紧缺,有效的办法就是动员全市人民迅速增强惜水和节水意识,农业要节水、生活要节水、工业要节水,全市国民经济要向节水型经济发展,要使“节水经济、节水社会”的观点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1).

[2]韩学键.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大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水利天地,2005(5).

[3]王浩.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0.

[4]高峻.中国当代治水史论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79.

[5]于义彬.水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关键环节探讨[J].水利经济,2011(2).

[6]陈旭升.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上一篇:O2O'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下一篇:浅论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