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接

时间:2022-08-31 10:55:35

浅论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接

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两大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对立的思想观念,它们都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后现代性思想是对现代思想的反思、超越、批判,教育技术在不同理念的影响下分别带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色彩,厘清两大思想的主要理念,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实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成功对接,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主义是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为反对世俗的陈规旧矩而倡导的新的艺术及新的文化艺术风格。现代主义理论支持者认为传统的艺术、文学等表达形式都已经过时,因而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与创新。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一切,也试图用一种更真实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与此同时,象征派对于感觉、感受的重视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发展。此外,哲学方面对传统的批判也为现代主义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尽管现代主义最早兴起于艺术领域,但是现代主义所呈现出来的特征(科学、进步、发展等)对其他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育学、文学、建筑学等。现代主义思想注重实验探究,是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的,讲求理性探索和逻辑推理[1]。

在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反观自然科学的范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极其崇拜科学和技术,因而毫无疑问地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教育技术便带上了浓厚的现代性色彩。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体现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中融入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技术能提供更庞大的信息量,它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轻松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此外,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而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与讲解相结合的新模式,部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时不再局限于使用挂图分别讲解,而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成一种连续动态的画面,更易接受和理解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网络的利用让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既简洁明了又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特定的信息。尤其是班主任在登记班级学生信息时,如果用传统的纸质汇总表不仅翻阅的时候麻烦而且容易弄丢、毁坏。借助网络平台或数据库既能方便查阅学生个人情况,又能随时进行学生信息的更新。电脑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形式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越来越受到追捧,各类网站的制作又为资源的免费获取提供了可能。不论是在提升教学质量层面还是优化日常管理层面,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体现出推进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现代主义特征。

二、后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称为新文化思潮或者泛文化思潮,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仍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关于“后”字有不同的隐含解释,如表示现代主义之后、超越、否定与决裂等意思[2]。后现代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它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在西方的反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想浪潮。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现代主义探寻的真理、理性,怀疑其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世界看成是多样变化的、偶然的以及不确定的[3]。极端的后现代主义完全否认现代主义的观点,如果现代主义追寻永恒的真理,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对其抱以怀疑。如果现代主义倡导科学理性,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主张非理性。后现代主义支持开放思想、张扬个性与尊重人格、包容差异、挑战权威、倡导非理性等,呈现出矛盾、不连续、随意和无节制等特点。透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看出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思想,如相信真理、理性、普遍进步与发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技术被普遍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思考教育技术在给教育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不良影响。如学校通过搭建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和交友平台,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畅快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传统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无时无刻不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意识观念之间不断碰撞并相互融合,一些恶俗的理念也极其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并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教育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MP3和MP4等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移动的英语听力学习机,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带着耳机不注意休息,极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等情况。

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念的对接

现代主义思想和后现代主义思想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两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教育技术相继表现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性教育技术的运用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而后现代性教育技术以现代性教育技术为基础追求多样性、随意性。找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想的对接口,能够促使教育技术朝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1.现代性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以往的幻灯片只能展现特定的、静态的教学图片,当前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幻灯片与电脑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应用投影仪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静态图片,而且可以轻易展现动画、图片、影视甚至可以在线观看或查找一些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实现的方式更多样和简便,如课件的制作在原来PPT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FLASH,E-book,PocoMaker等软件。而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有不一样的教学辅助软件,如数学图形绘制工具“几何画板”,概念图的制作软件“inspiration”,数据分析处理软件“spss”等。各种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

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变革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某种教育技术使用的范围不断拓宽上,如在人们的概念里,摄像机、照相机只是用于在生活中拍摄一些常规的视频、图像,但是如果巧妙地使用摄像机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用摄像机拍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某段生命活动历程,这样的教学视频就具有了一定的教学意义,尤其是学生自己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能更深刻感受到学习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样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技术不但能助教学一臂之力,而且能创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师生间通过博客、QQ和社区等交流平台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2.后现代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作为学术方法之一的“批判”,已经在艺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这样的批判思想应用到教育研究领域[4]。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加入确实在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理想状态。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了后现代性思想所批判的对象。后现代思想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怀疑和抨击也可以说是对其应用的一种监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它的滥用。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课件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重视觉效果而轻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由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课件容纳过多的图像、影像材料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散乱,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不住重点而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依赖于课件,在讲解到关键知识点的时候还应该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做一些打印板的材料为学生梳理知识点。

网络教育技术的介入推动了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的产生,虽然它们打破了知识传递的界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听名师授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检测体系,远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此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需要巨额的花费,而实际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再者,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相当快,如果教学人员不及时学习随时准备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使新的教育技术开发出来也只是一种技术更新而已,并不能成功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3.在反思中前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接

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看作是研究怎样借助技术来促进教学和学习,重在开发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的发明创造。而另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观点则不看重教育技术的具体软件和硬件条件,将落脚点定位在教育技术的实际使用上[5]。教育技术对现代性的追求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而后现代思想中怀疑真理,推崇多元化、不确定性,挑战权威的基本理念又让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使教育技术的发展之路更加平稳。如传统的粉笔作为一种经典的教育技术载体,在教育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利用粉笔可以呈现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但是仅依靠板书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失去活力。就在这个时候,动画、视频、网络等新兴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新媒体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优秀的备课资料,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网络利用不得当,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但不利于教学反而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育技术带来的便捷而忽略传统的板书、讲解等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容易导致整堂课变成信息的大量堆积而失去教学重难点。因而,既要肯定现代性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又要在开发和使用的时候估量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当今世界,对现代性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现代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现代性的进程既包含教育技术媒介的研发又包括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为影响教育技术的两种思想浪潮,既有继承延续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现代性思想体现在教育技术中是促进其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后现代性对教育技术的多方位审视,只有实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有机对接,才能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走得愈加平稳。

参考文献

[1] 覃志强,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审视.电化教育研究,2001(7).

[2] 夏天成,张益宁.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

[3]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Hlynka,D.&Belland,J.C.(Eds.).Paradigms regained:The uses of illuminative,semiotic,and post-modern criticism as modes of inquiry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A book of rea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Educational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1.

[5] 顾清红,祝智庭.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电化教育研究,2001(7).(责任编辑 张茂林)

上一篇:数学理解的至善追求 下一篇:教师幸福的迷失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