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取胜 精品赢心

时间:2022-08-31 10:00:04

以质取胜 精品赢心

借首届中国清河羊绒纱线及制品展览会召开之机,记者采访了清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羊绒制品市场管委会主任孙连岭。

《中国纤检》:清河羊绒市场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请问您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有何联系?

孙连岭:清河的羊绒产业从分梳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分梳、纺纱、成品,形成一个完整的羊绒生产体系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质量的管理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有的企业掺假使假,对清河羊绒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同时也给我们政府方面一个经验教训:要重视质量问题,并确立了“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的目标。

加强质量监管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清河作为国内外有名的特种动物纤维聚集地,除了山羊绒外,绵羊毛、牛绒、骆驼绒等其他动物纤维的加工分梳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产业情况和市场情况都比较复杂。从政府角度讲,一直认为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纤检》:的确,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在质量监管上有何措施?

孙连岭: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健全检测机构。一是邀请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清河设立办事处,为出口企业服务;二是由河北省纤检局和国家羊绒检测中心在清河设立了工作站。他们的到来的确使商户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了,主动送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如果有客商怀疑产品质量,随时可以送去检验。此外,我们觉得目前的检验能力还有再提高的必要,主要是技术设备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我们打算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羊绒检测中心、市场管委会和羊绒行业协会共同出资建设清河羊绒检验检测中心,由其对羊绒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权威的质量检测报告,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交易纠纷。

其次在管理上,我们推行“信誉卡”和“先行赔付”制度。我们提示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产品时索要信誉卡,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凭借信誉卡退货和索赔。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购物问题,我们借助行业协会、银行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由政府买单为消费者先行赔偿,让消费者放心购物。

《中国纤检》:清河羊绒企业在品牌的创立和推广上有哪些喜人的成果?

孙连岭:在品牌的创立上,清河目前的优势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清河羊绒最初是以原料交易为主的,面对的是工厂而不是消费者,导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随着深加工的发展,清河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涌现出了像“兆君”和“皮皮狗”这样的中国名牌商标。但是我认为与“中国羊绒之都”的地位相比,这些品牌还远远不够,在品牌的推广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目前清河有许多企业已经有很强的质量意识了,有些产品指标甚至高于国家标准。例如,羊绒条的国家标准要求含粗为2‰,而我们可以做到0.01‰。高端的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很多世界级大公司都与清河的企业有合作,如河北宏业公司就是顶级品牌LV的贴牌生产商之一。另外,国内的品牌企业,如阳光集团、南山集团用的精纺的羊绒条也都是我们清河生产的。

在创高端品牌的同时,产业集群中占大多数的中低档生产企业的品牌管理也不能忽视。对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产品质量,我们认为低价不等于劣质,产品品质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因此,我们主要在产品原料和标识上予以保证,确保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中国纤检》:您如何看待清河羊绒目前的市场形势?

孙连岭:始自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羊绒、羊毛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今这场危机已渐行渐远,开始步入经济学家所说的“后危机时代”。这期间,清河羊绒产业也遇到了出口额下降、价格下滑等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但凭企业灵活的市场嗅觉,通过适时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经营模式,清河羊绒产业在低迷的市场发展环境中寻找到了新的商机,使整个产业出现了“V”形复苏的发展势头。过去的2009年,清河县生产加工各类无毛绒21000吨,其中山羊绒4600吨,同比增长15%;纺纱4200吨,织布240万米,生产各类制品1300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0%、20%、30%。今年春节过后,产业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目前,羊绒企业开工率达到98%,员工饱满度达到90%;出口订单大部分已经落实或正在洽谈,预计比上年增长15%以上。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清河县羊绒产业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后,已经开始实现强劲复苏,尤其是羊绒纱、羊绒衫的产销量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

《中国纤检》:目前,清河羊绒在持续发展上还面临什么困难?

孙连岭:最大的困难还是研发人才的短缺。清河的中小企业比较多,在资金和实力都很难吸引有能力的设计师。因此市场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搭建了公共设计平台。另外,在借此次展览会之机,我们还组织了设计大赛,以此来吸引设计人才,并充实我们设计样品库。

《中国纤检》: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孙连岭:欢迎到清河来。

上一篇:从湖北银海棉业谈棉花质检体制改革 下一篇:细绒棉“一级花”被谁“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