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回归生活 使学习充满快乐

时间:2022-08-31 05:33:12

让教材回归生活 使学习充满快乐

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这样的孩子:思维懈怠,精力不集中,没有情感的波动、思考的生成,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学习似乎只是课本文字的视觉再现和教师语言的机械输入。因此,打造生活化课堂,把每一节课都看作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景点,尽可能用各课不同的新异风景吸引他们驻足、流连,给予每个孩子看、听、说、思、做的机会显得很有必要。

一、营造课堂生活化氛围,吸引孩子参与

教育家陶先生曾说过:“知识变成空气,人人而得呼吸;知识变成甘霖,人人得其润泽;知识变成阳光,照得广大群众,向前行进。”可见,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孩子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利,我们应创造机会,吸引所有孩子走进课堂,参与读书识字、发明创造,报效祖国的活动。

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老师尤其要关爱那些弱势孩子,不因他们思维慢,不善表达而少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相反要多给他们提供机会,耐心细致地引导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生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如课文初读、生字认读时,就点名让他们读,交流读书感悟时也让他们先发言,因为先讲的人可讲的内容多,鼓励他们不要害怕说错,想到什么就大胆说出来,错的大家再一起分析改正,对的给予表扬。让他们尽可能能读能说,隔三差五进行这些活动,帮助这部分孩子改掉思考懈怠、精力不集中的毛病,树立自信,主动举手,培植孩子智慧和兴趣的生长点,为迈进知识世界,享受学习的幸福奠定基础。

学习如旅行,旅伴多了,队伍就壮大了,可以欣赏到的风景会更多,其中的发现也会更丰富。教师、孩子,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群体差异的隔阂,大家在这样的旅途中快乐地前行,估计想掉队的没有。构建这种生活化氛围的课堂,吸引孩子人人参与,这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

二、搭建课堂生活化平台,释放孩子潜能

通过多次的课程改革,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我们有必要积极挖掘教材优势,给孩子搭建充分的发挥认知和思维器官职能的平台,尽可能地在我们的课堂演绎《拆表的故事》《活的生物课》……

《生命的林子》一文中,书后设置了一项续写练习: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按常规教学,就是让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写下去。但我转念又想:“那只是孩子们自己的预设,生活可是有着无限的变数的,未必如他个人所想的顺理成章,随机交谈,岂不更有挑战性?”想到就行动起来,于是我设计来场课堂现场表演,先同桌互动,一个扮演“玄奘”,另一个扮演那个“劝其离开者”。孩子们本来就活泼好动,一看来了表演机会,顿时心花怒放,思维活跃,酝酿着各自人物的神态、语气、行为动作,有的“玄奘”是冷静沉思的,有的“玄奘”是面带微笑喜欢交谈的……那个“劝其离开者”的表现也各具特色,有边走边谈的,有在林子的石凳上促膝交流的……孩子们表演着,体验着,交流着,玩得不亦乐乎,极大地释放了他们的思维和表演潜能。此时再挑选几对上台表演,互相切磋交流,为接下来的续写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跃然纸上。我想,如果仅让孩子们“各自为政,一手操作”的话,定然收不到如此效果。

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但以丰富的活动为平台,孩子们有亲近文本、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但不为其累,而且思考有法,求知有道,创造有路,我们的教学不但“两岸风景无限”,前方也定是柳暗花明新境界。

三、拓展课堂生活化外延,促进孩子发展

孩子们的空间不仅仅是学校,不仅仅是课堂,接触的不单单是同学老师,还有家长和亲朋好友,以后走上社会还会接触形形的人,拓展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势在必行。借助一些特殊的节日,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受《鱼头的故事》的启发,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前,提醒同学们给自己的母亲送节日礼物,观察平时母亲的一举一动,把感人的事情记录下来,到时写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准备,通过这次活动,衣来伸手的孩子们观察到母亲皱纹加深了,新添白发了……看着自己的新衣服,突然发现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不变的着装,鼻子酸酸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艰辛……作为女性的我,节日这天,我的手机也频频传来悦耳的信息提示音乐,这是孩子们送给我的节日祝福!由此及彼,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给母亲,奶奶甚至姨妈、姑妈的节日祝愿,小小的礼物、温馨的祝福可以看出孩子们成熟了,懂得感恩了。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也是终身的课堂。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拓展生活化课堂的外延,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调查、访问、观察、发现、实践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应用知识、享受生活乐趣、改变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能做“真人”之人,是能“创造之人”。故,为师者应先做“真人”,用真诚的师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科学的引领成就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们充满快乐地学习生活。

上一篇:小学语文素养――朗读训练 下一篇:魅力在活动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