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初探

时间:2022-08-31 05:15:22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初探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影响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探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概述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窗口,社会影响较大,城市道路工程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反应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是需要我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全程控制的,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过关,以期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阳江市马曹路建设工程项目位于金山路以南、新江北路以北,是城市次干道,拟建道路(创业北路至西平路段)全长1350米、路宽30米,路两边各退线5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路灯、绿化、交通工程及配套设施。下面,笔者结合工程实际就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谈几点粗浅看法。

2.影响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部分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淡薄,技术不过硬,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工作没做好,没有达到质量控制落实到个人,导致少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够明确质量责任。

2.2 道路土基修筑

由于含水量大,经过冬季出现冻胀情况,使路面冻裂和拱起;因为基础压的不实,密实度达不到标准,基础不稳定;因为基层平整度不好,路修好后从表面看来不错,但支承会发生恶化,通车后便发生路面破坏,路板断裂,路面出现沉陷现象。因为基层不平,路面层就会厚薄不均,在车轮的荷载作用下和冬季的胀缩力的作用下,这对各种路面来说都是不利的,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质量问题。

2.3 材料关不严格

对于水泥混凝土道路,水泥如果达不到质量标准,路面板的质量无法保证;石料水洗不彻底,含泥量大对面板质量也会有影响;如水灰比和含砂量的大小,对路面的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在操作方法上,如拌合的不均匀,对路面的质量也起一定的作用。

2.4 基层表面不处理

在铺沥青混凝土前,对基层表面和边接处,不进行处理就进行施工也会影响路面质量,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没控制好,摊铺不及时,碾压不适时,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如冷却后再压,这样既压不实又会造成表面粗糙、裂纹、乱边,又会出现松散、起砂等质量问题。

2.5 路基及土方工程

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路床

路基土分布状况和用作填筑路基的土源要踏勘,并要取土做物理力学和重型击实的试验,确定路床用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要采取加强土路基的措施。确认操作人员和仪器是否合格;复核测量成果,确认测量结果是否合格,测量标志保护措施是否得当;保管好纵、横断面的有关数据,以利于工程计量。将场地可用土和无用的垃圾、耕植类土分开,并分类堆放,确保路槽有合格的土壤;路槽开挖应预留碾压厚度并重复校核测量放线成果,确保路床高程和平整度;展现路槽全貌,制定路床碾压方案,确保路床的压实度。先用12~18T压路机碾压一遍,验证路床碾压方案,并找出路槽隐患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床和基层质量;再用18T压路机进行正常碾压,根据轮迹状况,结合环刀试验,确定路床是否合格;路床施工完毕,应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路床下个别隐蔽工程需要结合勘探和现场查明情况,待路床碾压合格后按照隐蔽物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避免该处下陷影响基层质量。

3.2 路基

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需要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3.3 沟槽回填

我们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沟槽回填施工,在回填复土中,往往不按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沟槽内水不处理干净就回填土,造成大块间的空隙很大,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这些原因造成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出现淘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我们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把关,不准带水还土,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撼沙方法处理。

3.4 路面层

开工前对拌和场地、机械进行确认。开工前要对基层测量成果进行复核;按设计面层厚度对中心桩和边桩进行测量放线,边桩按5m/个设置,弯曲段加密设置;拌和场地进料前应进行硬化;对强制式搅拌机的上料机具按配合比进行标定、试车确定搅拌机情况和对配合比进行局部调整。道路工程监理人员要控制上料、上水和搅拌时间,确保拌料均匀,按施工规范要求随机测试坍落度,并制作试块送检;控制混合料运输过程,确保混合料不离析、不泌水、不漏浆;要在横断面和纵向上均衡连续卸料,宁早勿晚。对已浇成型的板块切齐边缘后再浇筑相邻板块,保证纵缝直顺,边缘整齐。浇筑时不得污染已成型的板块,保证路表整洁美观;及时填注缩缝、胀缝,避免渗水和硬物落入;各种地下管线检查并处理,井口四周按设计要求加构造筋予以补强,井框安装就位与混凝土摊铺同步进行,以保证井框边缘井面强度与混凝土板一致,井面高程与路面一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厚度一般均小于15,沥青混凝土本身强度无法克服基层反射裂缝。仅能通过提高基层质量,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来减少面层反射裂缝。我们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要注重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3 层或2 层路面中至少有1 层I 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能力,减少面层裂缝;按照施工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减少横向接头;制定科学的碾压方案,提高面层的压实度,减少表面裂纹,提高面层寿命;同时,推广采用改性沥青和SMA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抗裂缝、抗衰老能力。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控制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实。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大多数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对道路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城市道路顺畅。

参考文献:

【1】冯瑞.论道路路基压实度的评定[J].交通标准化.2013年11期

【2】谈云志.孔令伟.郭爱国.冯欣.万智.红黏土路基填筑压实度控制指标探讨[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上一篇:建筑墙体保温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及质量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