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车,消费者主导下的市场格局

时间:2022-08-31 04:50:12

换车,消费者主导下的市场格局

换车一族都是有过不同程度养车经验的人,他们的购买需求比首次购车人更成熟、更挑剔,这对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级的汽车消费大国。在这个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上,国有、合资、民营和外资等各路汽车制造商群雄逐鹿,带来了汽车市场的空前繁荣和国人汽车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就在十年前,轿车进入家庭还只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可供选择的车型也很单一,俗称“老三样”的捷达、富康和桑塔纳几乎垄断了整个轿车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汽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消费者对品牌和车型的选择空间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车族更换新车的时间间隔也在缩短。消费者的需求更是今非昔比,他们更加成熟,也更加挑剔。对于为数众多有换车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更换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面对汹涌而来的换车潮,我国汽车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小排量不在换车考虑之内

张先生2004年购买了一款银灰色捷达,这是他拥有的第一辆轿车。今年夏天,他将这辆捷达出手,又买了一辆奥迪A4。张先生表示,“并不是因为旧车的性能有问题,捷达是一个成熟车型,但现在看来,车型较老,缺乏个性,而奥迪A4不仅个性张扬,各方面性能也很出色。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奥迪A4已经降到了我所能承受的价格区间。”

与张先生相比,物业公司经理吴先生的换车频度更高。在短短三年中,他的座驾从最早的夏利,过渡到一年前的宝来,现在他驾驶的是一辆大切诺基。吴先生也认为,换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追求个性。

可以说,绝大多数有换车需求的消费者与张先生和吴先生一样,都是要将经济型轿车换成更高档次的车型,将小排量车换成更高排量的汽车,将老款车型更新为更具个性和更符合自己生活理念的新车型。而近年来轿车价格的不断下降,也为更多消费者选择更换新车提供了可能。

消费者在换车过程中普遍选择高排量,似乎与我国“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指引南辕北辙,但这却是市场的现实情况。有人认为,对高排量车情有独钟是攀比心态在作祟,国人太在乎“脸面”;也有人认为,这说明我国的汽车消费环境还不成熟,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差;还有人认为,小排量车的利润空间少,汽车制造商不愿对其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实,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对消费者的正当消费行为做出要求都是难以起到作用的,一切还应以市场为指引。在已经悄然开始的换车大潮中,小排量轿车的市场前景越来越不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销量同比增长25.92%,但1.3以下车型却在下滑,尤其是排量在1.0以下的微型轿车,累计销量只有13.43万辆,同比下降了28.87%。

为了挽回颓势,以生产小排量汽车为主的长安、吉利、奇瑞等汽车厂商都将开发高排量车当成了目前的首要任务,这其实也是受市场所迫。

欧系车颇受换车族追捧

记者对很多已经或即将更换新车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人在对第二辆车的选择上,更钟情于以德国车为主的欧系车型。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在中国大陆与欧系车的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几年前,北京现代的异军突起,以索纳塔、伊兰特为主打产品的韩系车一时间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伊兰特一度稳居国内销量三甲。但从去年开始,韩系车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下坡路。

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你更钟情于哪国车”的投票中,德系车以62.12%超高人气独占鳌头,钟情日系车的为7.5%,而韩系车的支持率排在榜单最后,仅为0.39%。虽然网络调查并不代表实际销售的市场份额,但也足以说明消费者的未来消费取向。

韩系车大举进入中国时,走的是“亲民”路线。它秉承了日系车细腻、实用、省油的特点,并借鉴了欧美车型外观大器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在当时的价格体系下,非常具有吸引力。因此,韩系车着实风光了几年。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高档次轿车价格向下的不断挤压,韩系车原有的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欧美轿车给人的传统印象是尊贵有余、经济不足,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惊人的油耗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欧美车型近年来却在不断更新,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做了很多改进。如今,很多欧美车型不但摘掉了费油的帽子,还学习日韩车的长处,将产品打造得更加细腻、时尚而富有个性,在市场中赢得了更多口碑。

此外,韩系车多以中低档车为主,在以前的价格体系中,处于15万?20万元的价格空当,并几乎垄断了这个价格细分市场。汽车市场经过几年的价格洗礼,这样的价格缝隙已经再也找不到了,每个档次几乎都有数十款车型参与竞争。在更多的选择空间下,消费者将更多的信任送给了欧系车。

如果说,几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拼的是价格,那么,现在拼的就是品牌、质量。购买第二辆车的消费者较之初次购车者更加成熟,在价格差距已经不再明显的今天,他们对品牌和质量的要求无疑会更高。

换车考虑的不仅仅是车

如果在几年前,消费者购车时所考虑的可能只有价格、质量、油耗等因素,而今,消费者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了。特别是购买第二辆车的消费者,由于他们都是“过来人”,对车辆行驶、维护等方面更在行,也更有经验,因此,会更加深思熟虑。道路状况、维修成本、排放标准以及安全性,都是他们“弃旧换新”时所要思量的。

众所周知,出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需要,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北京市为例,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欧洲2号排放标准,到2006年1月1日升级到欧洲3号排放标准,时间间隔仅仅一年多。到2007年7月1日,欧洲3号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据了解,欧洲4号标准的实行也是迟早的事情。对于消费者来说,对政策的预判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车行为――谁也不想买一款过不了多久就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车。

此外,不同城市对进入该地区进行销售的车辆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消费者买到了即将退出该地区销售的车型,那么,今后的车辆保养和维修都将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北京市去年12月1日开始停止销售未安装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的新车,赛欧、千里马等车型便无奈地退出了北京市场。对于汽车生产商来说,对市场的判断应未雨绸缪,应积极研发能够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车型,详细了解各地区的政策要求,新品投放要走在政策正式实施的前面。

对于精明的换车一族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汽车产品,还有人性化的服务;所需要的不仅是过得硬的质量,还要更加贴心的设计;所需要的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缔造。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汽车厂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二手车交易“乱花”迷眼 下一篇:汽车驶入快速消费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