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第27期

时间:2022-08-31 04:13:21

科技前沿 第27期

焦点

极地科考建新船

【本刊讯】(实习记者 贺涛)作为“十二五”期间首次实施的极地考察,“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11月3日从天津出发,这也是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将执行31项科学考察任务,10项能力建设任务,多项常规保障维护任务。

“雪龙”号全长167米、满载排水21000吨,破冰厚度约为1.1米,连续破冰航速1.5节,即时速不足3公里。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以1750万美元购得“雪龙”号,其原建造用途是供给北冰洋地区运输公司使用的破冰船,因此破冰能力不足。而极地科学考察船更重要的是破冰能力和航速,吨位一般都在万吨级以下,因此,近年来,中国在南北两极不断拓展的科考活动越来越受到“雪龙”号破冰能力限制。

目前,在仅有一条极地科考船的情况下,中国基本保持了每年去南极考察的航次,而对于越来越显现出经济和战略地位的北极,则力有不逮,自1999年7月进行首次北极考察至今,12年间,中国仅考察北极4次。

北极地区向有“第二个中东”之称。美国地质勘探局调查显示,北极有全球30%没有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备。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解加剧,作为连接北欧和亚太地区的最短航线,北极航道初步具备了在夏季通行商船的能力,如通航,上海到德国汉堡的距离大约能够缩短6400公里,商业前景可观。

最近国家海洋局一位发言人谈及,今后4年,中国将启动4次南极、3次北极科考。

为了完成预定的极地科考任务,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人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即将自主建造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采用与国外联合设计的方式,预计于2013年年底前建造完成。新建极地科考船轻载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载员90人。新船将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破冰等级提升,破冰能力比“雪龙”号有较大提高。

前述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人员透露,“新船的项目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经费已落实。”但由于建船的周期一般需要2年-3年,因此不排除在2013年后建成的可能。

关键词“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国发展计划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以及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五大机构的《海洋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蓝图》显示,为了保护海洋和沿海碳汇,五大机构计划与现有的国际碳市场合作,制定和实施一个蓝色碳市场计划。

五大机构表示,他们将努力把海洋和沿海生物栖息地创建成被全球接受的、新型的可交易碳市场,并创立“全球蓝色碳基金”。他们还打算建立一套机制,使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碳捕获及碳储存信用额度将来可以在国际气候变化政策框架内使用。

全球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的60%已经退化,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被海洋吸收的比率接近26%,从而导致对一些浮游物形成威胁的海洋酸化,并危及整个海洋食物链以及有赖于此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该计划的主要特征是为海洋生物栖息地保护者创造直接经济收益。

进展

新研究证实少吃能长寿

瑞典歌德堡大学日前研究发现,人减少摄取卡路里不仅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有利于推迟糖尿病、癌症等老年病的患病期。

该研究表明,延缓人体老化的关键因素是氧化还原酶,减少卡路里的摄取能有效保持这种酶的活性,还可保护人体内的基因物质。具备活性的过氧还原酶可降解人体细胞内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而这种酶只有当卡路里摄入量在得到一定限制时才会很好的发挥功效。

日本开发出防瞌睡驾驶手机软件

日本中部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设计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能够通过监控汽车驾驶员视线的变化察觉他们的倦意,并在其打瞌睡时发出报警音。

在正常情况下,即使头部发生运动,但由于人体保持平衡的器官发挥作用,眼球的运动会得到自动调节,使视线固定于一点,而当人打瞌睡时,平衡能力下降,视线变得难以固定。新软件据此原理设计,可安装于手机上,通过手机摄像功能监控驾驶员视线变化,如发现驾驶员打瞌睡,软件会发出报警音。

上一篇:读者评论 第27期 下一篇:本刊荐书 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