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程项目逆向性思维建构项目化英语教材体系

时间:2022-08-31 02:51:50

用工程项目逆向性思维建构项目化英语教材体系

摘 要: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发制定一些基本的教学素材,构成项目化英语教材。它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之一,因此有关项目化英语教材的研究显得较为急迫。笔者尝试运用逆向性思维解决项目化教材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为教材发展探索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项目化英语教材 教材开发项目 逆向性思维

项目化英语教材的开发是为了实现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校的教师和校长为开发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编写的一系列用于教与学的素材。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具体而艰巨的项目,笔者结合自身开发项目化英语教材的经验,运用逆向性思维,谈谈如何建构项目化英语教材体系。

逆向思维就是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思考方式,对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反向思维,从而得出新的思考结果。逆向思维要求我们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在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从不同侧面去探索研究,最终以背离常理、常识的思考及解决方式解决问题,所以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教材开发是一个项目,我们可以把逆向性思维运用到教材开发项目中,以解决教材项目开发的常见问题。

一、高职教材开发误区

1.“四不像”的教材开发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完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教师们也纷纷效仿,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出“项目化”教材。但非所有的教材都适合改革成“项目化”教材,或者说,很多教材只有项目化的貌而没有项目化的神,这种“貌合神离”的项目化教材不在少数。在搞不清任务化和项目化的区别时,就都套上项目化的帽子。因此,没有正确的课程观、教材开发理念的模糊不清使整个教材体系失去了“灵魂”。

2.“闭门造车”的高职教材开发团队

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理念,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独自完成教材开发,不需要企业参与,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教材开发团队既没有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指导或请其真正参与,也不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深入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进行调研。教材体系开发几乎完全是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结果,导致高职教材内容严重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

3.教材内容选择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根本

高职教育要实现“五个对接”,强调教材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一些高职教师误以为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就是教材内容选择的唯一重要标准。如果是这样,高职教材内容选择的标准就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根本,高职教材开发就迷失了方向,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初衷相违背。

高职教材开发走入误区的原因有许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高职教师自身都没有体验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对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开发理念不够清晰,导致教材开发能力欠缺,也就不会设计学习项目,不能开发出真正的“项目化”工作导向的教材。二是教材开发的过程本身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它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来说,首先是要做专业调研,这里的调研是扎扎实实的调研,不是随便下企业做份问卷就能敷衍的。能找到愿意无偿或者有偿地提供一线企业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流程、岗位任务、岗位项目的企业并不多,而且一般小中型企业管理并不是很规范,他们自身就没有明确的岗位工作流程或者岗位职责,只能是一些大型国企或者是外企可能有这样的资源。而真正能够从这样的企业拿到这些一线资料的教师也并不多。调研做完了就需要邀请行业或者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岗位的分析和能力的分析。有些教师容易忽视这个环节,他们愿意自行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而多数教师都没有企业经验,他们拍板定出来的工作任务不见得就是真正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一步,一旦确定了工作任务就应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教材,设立学习领域教材多数教师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但教材的设立不应只是考虑到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三是教材开发的经费问题。严格按照教材开发流程开发出来的教材所需的经费较多,而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原本就不够,因此,经费困难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项目化教材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工程项目逆向思维帮助高职英语项目化教材走出开发误区

1.需求识别――基于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

教材作为一个项目开发,研发成果最终的目的就是其产品(也就是学生)能得到市场和客户(用人单位)的认同和拥护。教材最后所呈现的结果不是为教师服务的,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个意识必须转变。教材现状分析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分析,一是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二是需求分析。其中对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对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的调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对传统教材的优缺点的掌握等;而需求分析主要是在开发项目化英语教材前,需要明确社会和学校对教材哪方面的需求较大,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开发出有使用价值、对口的教材。

2.教材物质资源不是万能,没有教材物资资源就是万万不能

为一个开发项目,教材的开发不仅需要有理论准备、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的准备,而且物质资源的准备也非常重要。教材的开发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应有关于教材开发经费的预算,可以争取国家、企业和社会人士的支持,或者从学校经费里列支。教材出版前,学校相关人员应当联系出版商,协商出版事宜;明确项目化英语教材的使用者,以便项目化英语教材开发后进行首批实验,再进行修改、推广和使用。

3.教材开发是团队工作,不是单干

项目化英语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项目,需要集合团队优势力量一起完成。因此,教材开发团队的组建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学校应该组建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课程教材专家、社会人士、家长共同参与的开发队伍。为了使项目团队能够有序地开展工作,需要事先制订计划。项目计划应该包括项目的目标、资源分析、成本与质量约束、时间进度、任务名称及其层次分解以及上、下层任务的约束与配合、沟通计划、阶段里程碑等。通过明确的项目计划,可以使得一些支持性工作以及并行工作及时得到安排,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各子流程之间的相互牵制,保证教材编写工作的有序开展。

4.教师只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者,教材内容的服务对象永远是学生

泰勒以学习经验作为教材内容,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第一,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学生必须具有这种经验,即应提供一些学习经验,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例如,如果教育目标之一是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就要提供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第二,选择的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第三,学习经验想要引起的反应,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以本学校和学校学生的需要为基础,明确项目化英语教材内容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

5.教材重编写、轻评价

有些教师认为编写完教材就完成这个项目了,评价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意识导致教材无法进行改进,也就无法发展教材。教材评价的功能围绕项目化教材自身的改进与提高而展开。在实现需要评估、教材比较与选择、教材诊断与修正、了解教材成效的功能时,教材评价是教材开发环节中也是项目结束时必不可少的一环。评价的体系通常较为开放和多元,即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便进一步修改。当项目化教材开发使用以后,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轮项目化教材的开发提供意见。对于这两种评价的结合,可以邀请专家、上级教育部门领导对教材开发的情境、目标、内容等进行评价,从整体上诊断该教材是否成熟、可行。也应该邀请学生,学生的评价是项目化教材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部分,只有学生的评价才能真正地体现教材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最后是教师,教师对教材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可以对教材开发前期准备是否充足,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是否恰当,实际使用是否达到应有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综上所述,教材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运用工程项目逆向理念能帮助教师转变思想,走出误区。在教材开发前,我们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化英语教材开发时,明确教材开发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推进教材开发工作的实施。同时,应及时对教材的开发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以更好地改进开发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熊玮,戴晓天,杨和平.逆向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

[3]宋卫华.用项目管理建构独立学院实验实训教材体系[J].教育理念与实践,2006(26).

[4]周传运.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开发研究[J].成人教育,2013(8).

[5]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指针式万用表的正确使用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必须抛弃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