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时间:2022-08-31 02:20:29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也叫“过小年”,节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过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我国的“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太原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身着戏装,走、跑、扭、叉、跳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高跷源于原始图腾的信仰,始用于宗教祭祀仪式。高跷戏形于古代的鹤图腾氏族的跳舞,又从杂技表演演变为扮演戏曲人物的舞蹈形式。这种表演活动在中国华北甚为流行,是一种群众喜间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山西高跷,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拘一格。高跷的表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和其他民间庆祝活动进行时。这种表演活动内容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在大场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

山东高跷,常叠起三层作惊险表演。最下层的舞者踩跷,共用肩扛起两根长木棍,中层的舞者不踩跷站在木棍上,他们肩上还站着扮演《白蛇传》的三名演员,或是站着一名舞弄小花伞的儿童,最下层的演员还能缓步向前移动。

河南嵩县的“托装”是高跷与“肘阁”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所谓“肘阁”,是表演者把一铁制的特殊道具绑扎于身,另把一二名儿童稳扎在道具的上端,犹如用手托起,形成两层或三层的各种戏剧人物造型,名目繁多,如“金钱豹”“丑三打柴”等,其表演及道具制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京津一带高跷,演员常表演“单脚跳”“劈叉”“过障碍”等高难技巧,有的则用单脚表演从四张高桌上一跃而下等绝捌。

其他地区的高跷各有所长,所用木跷高低不同,用于技巧表演的多在1米左右,最高的跷可达2米,但多用于走和简单的表演。

高跷在表演时要有乐器的伴奏,一般有南类,一类如京津高跷,锣鼓四件(腰鼓、手锣各二),自敲自舞并为全队表演伴奏。另一类用大鼓大钹等打击乐伴奏,音量大,气氛热烈。2006年5月20日,高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上市公司频现“炒股专业户” 下一篇:《007大破天幕杀机》获10亿美元票房十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