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东海大米电子商务推进策略

时间:2022-08-31 01:35:05

连云港东海大米电子商务推进策略

[提要]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已成为新的交易模式并日益成熟。在大环境的带动下,连云港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发展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连云港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指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东海大米;解决策略

基金项目:2016年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20161164101111006);指导教师:饶曦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8日

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传统农产品经济交易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近年来,连云港东海县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突飞猛进,2016年成为连云港市唯一一个入选“江苏省2016年度电子商务十强县”县区,东海水晶更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成为城市经济品牌,奠定了东海成为“文化晶都”的地位。而东海大米作为东海县的特产之一,其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较水晶发展则相对缓慢。虽然有部分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过大米,但是成效却并不显著。积极推进东海大米在电子商务中销售,不仅有利于提升东海大米的知名度,促进农民增收,更有利于加快东海县乃至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连云港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东海县政府鼓励支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场、种植户等依托优质稻米、苗木等农业优势资源,开展网络销售,积极打造“东海大米”等农副产品品牌网站和品牌产品。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有多年经营经验的商户不愿改变传统的实体经营模式,不愿尝试网站经营,这就使得政府推行难度变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某些龙头企业和大型农场等较大企业已开展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东海大米,但整体经营状况一般,盈利微薄。同时,当前的东海大米电子商务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不完善以及商家与消费者缺乏对电商平台充分的认识等问题。因此,在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商氛围下,要真正将其落实却显得困难重重。目前,东海大米电子商务总体发展并不理想。

当地政府对东海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行力度较大,为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有学青年加入到“创客”潮中,为传统的东海大米销售方式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推动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的落实。所以,未来的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必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东海农民增产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在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相关消费者以及经营者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而只有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才能推进东海大米电子商务不断前行,逐渐打开市场。

(一)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落后,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东海县电子商务虽然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关于农产品的网站平台建设还比较落后,农村互联网利用率还有一定欠缺,较其他地区发展较缓慢。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在电商平台的信息化、集成化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方面普遍较低,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及维护网站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人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受当地经济实力的限制,政府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未能充分制定、实施培养及引进相关电商专业人才的政策。

(二)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电商平台秩序混乱。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只有9%的消费者会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选购大米,而有65%的消费者选择在超市或者粮油店中购买。消费者不选择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大米,一方面是认为实体店购买更加方便,传统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东海大米电商平台中某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信用大打折扣,е缕渌商家受到连锁反应,使得消费者对网上销售的大米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充满担忧,难以信任。

(三)未形成规模效应,物流配送成本高。通过调查,发现在东海大米电子商务中并没有商家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而且东海政府也并没有专门负责配送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商户经营分散化,彼此之间较少进行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商户之间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导致这些商户在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中处于被动,缺乏议价权,使得物流配送成本比较高,对物流企业的选择也有局限性。对物流企业而言,东海大米订单的分散化,导致配送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出于利润考虑,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涉足农产品物流配送。

(四)商家知识水平有限,电商经营态度不积极。通过走访东海各实体店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64.2%的商家没有意愿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且仅有20%的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过东海大米,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现已有一部分商家已经不在电商平台销售大米了。即使近35.71%的商家有意愿在电商平台销售东海大米,但是由于商家对电商平台的了解比较少,存在电商经营发展成本高的误解,加之商家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认为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经营风险大,因此很多商家对在电子平台销售大米的态度并不积极。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经营东海大米的商户大多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某些观念也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民接受、消化并大胆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不愿意做出改变。这就使得东海大米电子商务难以集中实行,缺乏电商发展氛围,实施效果也并不显著。

三、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由于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者习惯等原因,东海大米在电子商务推广中还存在很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政府推动,整合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构建全面的信息网络。首先,连云港东海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强化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建设一些电商交易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完善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站水平,形成覆盖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为商户网上销售东海大米提供充足的硬性条件;其次,在引进技术人才方面,政府应积极招揽外来电商专业人才,让这些电商人才针对种植户、粮油店和企业员工进行电商知识普及,并传授他们网络知识,为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二)转变消费观念,加大电商平台监管力度。政府应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不定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向消费者推送有关线上销售东海大米的优秀商家,鼓励、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一味实体店购买大米的习惯,尝试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东海大米等农产品。商家也要在电商平台中做一定的促销活动,和适当的产品宣传,吸引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大米。

在东海大米电子商务交易中,有13.3%的消费者担心卖家信用、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问题一直影响着东海大米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因此,针对电商平台中东海大米质量问题等,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商家诚信经营的管理,对违反规定的不良商家进行一定的警告和处罚。网上交易的用户需进行身份实名制认证,以此增强交易的真实性,整顿东海大米电商交易秩序,改善东海大米电商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商家要致力于做好电商平台销售东海大米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求更长远的发展。

(三)整合现有商户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成本重阻碍了东海大米电商平台的发展。为了更好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商家也可以借助东海水晶现有的成熟物流体系,并与当地销售水晶的商家达成协议进行合作,实现双赢。政府也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整合现有商户资源,呼吁东海大米零售商进行合作,订单集中配送,达到规模效应,并共同与具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在节约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商户的经营效率。同时,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促进东海大米电商平台上交易的物流企业进行支持和帮助,吸引具有成熟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四)向商家普及电商知识,激发电商经营热情。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总结前期某些商家在电商平台销售大米失败的原因,结合经营较好的经验,对东海大米的种植户、批发商和经销商进行统一指导,以完善后期电商平台销售东海大米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形成“一带一、一带多”的电商氛围,带动东海大米的多渠道销售,给商户带去更多利润的同时,也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针对当地商家,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等可举办电子商务类的科技宣传,制定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对有意愿的商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他们在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知识水平,激发他们进行东海大米电子商务的热情。只有让商家真正投入实践操作中,更深层次的了解电子商务平台,才能让这些人愿意把自己的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同时,鼓励当地青年进行电商创业,开辟线上销售新渠道,一人多店(线上线下)方式,实现与线下连锁异曲同工之效。

主要参考文献:

[1]2016年互网络发展状况分析[DB/OL].http:///news/hlw/20160803/16210049897.shtml.

[2]路辉.把握东海大米产业化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6.2.

[3]王松.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11.3.

[4]赵光洲.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2.12.

[5]王双进等.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技,2012.40.10.

[6]韩千慧.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15.2.

上一篇:商业信用促进企业投资增加吗? 下一篇:探讨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高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