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复仇主题原型分析

时间:2022-08-31 11:26:26

《白鲸》中复仇主题原型分析

摘 要:《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的最为显著和重要的主题是复仇,讲述了亚哈船长复仇的故事。历来评价家多关注《白鲸》的复仇主题,本文在深入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白鲸》中的复仇主题进行原型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白鲸》 复仇主题 原型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即《白鲸》,这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小说融戏剧、冒险、哲理于一体,对捕鲸业和捕鲸人的海上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船长亚哈是一个魔王似的人物,在一次捕鲸过程中,与白鲸莫比・迪克交锋,被夺取了一条腿,而后千方百计的要在大海中寻找白鲸复仇,复仇成为他唯一的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大副斯巴达克想劝他放弃复仇计划,但是亚哈听不进任何劝告,经过了各种险阻,他们终于找到了莫比・迪克,亚哈与船员们与白鲸激战,最后刺中了白鲸,白鲸被激怒,撞沉了船。所有的船员中只有实玛利被救起,讲述了这个故事。复仇是《白鲸》中的重要主题,历来受评论者的关注。《白鲸》的情节比较简单,但蕴含着深邃的意义,涉及到社会、宗教、哲学方面的问题。《白鲸》中出现了大量的神话暗示,他们一些取材于圣经文学,一些主要人物的名字来源于《圣经》,这使得《白鲸》与《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对《白鲸》中的复仇主题进行原型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一、主题原型

复仇源于欲望的膨胀,而欲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这是人类社会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篇小说的一些人名来自圣经文学,可见《白鲸》与《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白鲸》中能清楚的找到神话原型。复仇主题我们能从《圣经》中找到原型,古希伯来同态复仇,认为要以牙还牙、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命偿命。并且同态复仇也适用于动物与人,如果动物伤到人,动物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牛导致人的死亡,就要用石头打死那头牛;如果牛主放任牛致人死,牛主人也要偿命,但牛主人可以采用金钱的方式赎命。这将故意致死与过失区分开来,为了避免同态复仇,设立了“坛”,供误杀人者逃到那里生活。但如果杀人者到逃城,长老也会让人把他带出来治死。我们从《神经》中可以看出,复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白鲸》中的亚哈船长一心复仇,把复仇看作是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找到原型。

二、亚哈原型

亚哈是复仇者,故事讲述了亚哈从事捕鲸业四十余年,在一次出海时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这激发了他的复仇欲望,开始不顾一切的复仇。亚哈将自己看作是英雄,只有复仇才能使他重振雄威,他充满着野心、欲望,不甘于自己的腿被白鲸白白伤害,不肯向命运低头。他虽然知道捕杀白鲸充满着险恶,但他义无反顾。他的复仇原型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亚哈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文学,《圣经》中的亚哈是一个野心极重的以色列国王,他把异族女子当妻子,并让她祭祀自己的祖先,这遭到了百姓的反对。亚哈善战,但最后却战死沙场。对上帝来说,亚哈是一个恶魔,所以掩埋他尸体时,一群狗吮吸他的血。《白鲸》中的亚哈是个捕鲸能手,用叙述者实玛利的话来说,是海中之王、船上的可汗,有着不可侵犯的威严。在一次捕鲸中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给他带来了奇耻大辱,从此他踏上了复仇之路。他要向白鲸复仇,不仅把白鲸看作是肉体上的敌人,也是他精神上的敌人,他不惜一切与白鲸作斗争。亚哈是一个疯狂的复仇者,他把复仇看作是一种信仰,几乎发展到病态的地步。最后虽然报仇雪恨了,但是与白鲸同归于尽了。这与《圣经》中的亚哈行为相似,都因为自己的偏执受到了惩罚。

三、白鲸原型

白鲸莫比・迪克凶猛而狡诈,他与亚哈主动地复仇不同,它对亚哈的复仇是被动的,是被逼状态下采取的一种自卫反击,它在大海上横行,使得很多捕鲸者受到伤害,成为捕鲸者心中的恶魔。《圣经》对此有很多记载,如“上帝造出了大鱼”、“海里的大兽听上帝的话。”这些关于白鲸的记载,都说明了白鲸具有惊人的力量,是上帝赋予它的力量,要追杀白鲸,就是反抗上帝,必然会带来悲剧结局。人类捕杀白鲸的历史很长,这可以从实玛利的描述中来看:在荷兰的德・威特时代,捕鲸船上设有大将军衔的军官;路易十六自己掏钱雇了许多南塔开特人购置捕鲸船。从实玛利的描述中可见,人类捕鲸已久,并且捕鲸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鲸遭到了猎杀。以亚哈为代表的捕鲸者,不知道猎杀了多少鲸,就连具有巨大力量的白鲸也受到了亚哈及其他船员的追捕,多次受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多次反抗上帝,与神相抗争,必然会带来悲剧。对于白鲸的力量,实玛利也做了介绍:种种关于白鲸的谣言,到头来和各种可怕的暗示结合起来,让人联想到半脱胎于神力的作用,增加了白鲸的恐怖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鲸成了神的化身,面对如此大的敌手,亚哈还要一意孤行的复仇,悲剧是不可避免了。

四、亚哈与白鲸的关系

白鲸是巨兽的代表,凡是与白鲸较量过的捕鲸者,都把白鲸当成是捕鲸业的危险,不把白鲸的出现看作是个别情况,而是当成一般情况。作者在小教堂的大理石碑上,看到了因为遇到鲸而遇难的先人的记载。亚哈与白鲸的斗争就成了一般情况,他和船上的所有船员成为人类的象征。亚哈的弱点在于偏激,白鲸被上帝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是不能违背的。所以亚哈与白鲸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亚哈的性格缺陷不仅导致自己丧生,还使所有的船员成为牺牲品,而白鲸也付出了生命。亚哈及船员的悲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的过度索取是根源,仇恨是灾难的根源,人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过度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力,必然会带来毁灭。幸存者实玛利指出,他出海是为了甲板上的纯净空气,被视为恶魔的白鲸,在他看来具有美妙的一面,是大自然的代表,他把捕鲸的过程看作是探索自然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与白鲸相抗争,就是同命运相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人只有尊重自然,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韩军利.《白鲸》中复仇主题的神话原型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9(1)

[2]崔凌云.《白鲸》:欲望主体与复仇主题[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雷锋莲.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4]王荣莉.从圣经角度解读《白鲸》[J].文教资料,2010(31)

作者简介:徐莹,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讲师。

上一篇:现实与幻想的冲突 下一篇: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