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 第5期

时间:2022-08-31 11:07:11

上海街头不容易找到厕所,以前常有外省市朋友描述自己在上海时这方面的狼狈,说得夸张,记得深刻,觉得很抱歉。这几年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了,公共厕所的建设也发展了,装修豪华的厕所也有听说过,情况应该好得多。

最近,为迎接明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有关方面为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努力,在闹市街头安装了公共厕所导向仪,上面不仅有标示清晰的地图,而且还能发声,只要按一下,就会有电脑设置好的声音响起,温和地告诉你该如何如何。这样先进又好玩的东西出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引来好奇的眼光也引出好奇的行动,过不多久,导向仪就因为按摸过频而损坏了,再也发不出声,再也无法导向。有关方面忧虑:即便花费人力物力马上修好了,像这样按法,要不多久也还是要坏的。好事要做好,也难。

不爱护公物,不能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自律,这样的事不少,比如乱搭建,乱倒废弃物,破坏了公共环境,都觉得不好,却改不了,因为大家都这样,因为如果只有一个人洁身自好大概也于事无补。凡属公共的东西,要保护好就难。

似乎不能轻易地说这样的现象出现就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有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非一点两点理由能说清楚。只是,我们总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能更好些,整洁安宁,和谐舒畅,能以文明优雅来形容。

有一件事,想起来总觉得不是滋味。

那是在九年前出访美国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时期,连着几天的参观、座谈,所到之处,只要听说是从中国来,老美们总是表露惊喜地颔首点头,待到说是从上海来,总会听到一声兴奋的“啊……”。几天下来,自己就觉得很自豪。

一天晚上,饭桌上,我问一位据说是中国通的美籍华人,有没有到过上海,他说去过,而且在上海的虹桥开发区工作生活过。我就说:“能说说你对上海的印象吗?“

那位先生笑嘻嘻地看着我,停了半响……

“到菜市场去买菜的时候,如果你说几钿啊?他就说是两毛钱,如果你说请问这菜多少钱?他一定说两块钱。”

我一下愣住了。

他又继续说:“如果你的车不小心碰到别人,也许并没有伤到什么,你就要跳下车破口大骂,要不然他就会问你要两千块钱。”

待到大家都明白了他的美国式表达方式中的确切含义时,一桌人一下子安静下来。

我说:”你在上海遇到了不愉快,是吗?”

那位先生没有再说什么。

那一刻,我觉得非常难堪。

后来,大家就把话扯到地域文化和地方习惯上去了,甚至扯到了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类,并说新到一地人生地不熟的,被人欺负不奇怪。但我知道并非如此,比如那次我们在美国,无论你在街头向陌生人询问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认真诚恳的。

虽是饭桌上的谈笑,过去了那么多年,那些话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用现在的话说,这很影响上海的城市形象。发生那样的事而给当事人留下如此感觉,有违诚实善良,有违公平正义,与人们对城市的期望相悖。

宁夏一小学老师在他所带教的班里提倡“日行一善”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孩子们兴致勃勃,争先汇报,有的说是给辛苦一天下班回家的爸爸递了一条热毛巾,有的是搀扶了一把过路的老人。事情不大,孩子们都将其归为“善事”,并解释说,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很快乐。一个小女孩很老练地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遗训字字珠玑。善是与恶相对的。且不说“善”能囊括多少道德品行方面的意义,也不说这位老师号召孩子们这样的”行善”或许正应了如今大力提倡的创新,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孩子们能将这样的“日行一善”坚持下去,日久天长,集腋成裘,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价值判断会慢慢形成,至少,会让人们多一点对”善”的信心。所以,我觉得这位老师很了不起。

孩子可以“日行一善”,大人们呢?大人们能不能在更高更广的层面“日行一善”,一点一滴地付出善意,筑起善的堤坝,建起善的信心,用以抵挡恶的侵蚀和毁坏,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更多的希望。

一位做了很多善事的富翁这样说:“我们不一定会因为赚很多的钱而富有,但我们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心中富有的人是任什么力量也很难夺走的。

上一篇:舍不得善良后妻丢不下苦命前妻 下一篇:温馨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