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山区公路选线的影响

时间:2022-08-31 11:04:15

环境因素对山区公路选线的影响

摘要: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状况,而且会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修建山区高等级公路应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本文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从环境选线角度分析山区公路选线现状,在总结山区公路选线、公路建设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及山区公路选线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环境因素;山区公路;选线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的大力建设有效地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对沿线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山区的公路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的重要通道。中国山区面积包括高原在内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山区公路灾害具有成灾率高、影响面广、工程诱灾多、人为破坏大等特点。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山区修建公路,同时由于高标准的公路线形因受纵、平、横三向的限制,难免对山体大挖大填,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公路在养护维修的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的生产。公路环境的优劣,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修建山区高等级公路应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本研究旨在对公路选线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在总结山区公路选线、公路建设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及山区公路选线的理论与方法。以达到保护公路沿线环境的目的,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公路选线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2.1 土地和耕地的占用

山区的公路考虑经济和地质条件,也多修建在经济和人口密度均高的地区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受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及其投资金额的限制,公路选线多在排水条件良好并且地势平坦土地上,而这部分土地往往又是优质农业、林业用地,包括水田、果园、林地等。公路的修建势必挤占这些农林用地,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度,山区的公路选线要充分考虑这一基本国情,尽量少占农林用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2.2 公路的选线设计与水土保持

公路建设中若选线不当会产生大量挖填方,一方面破坏地表植被,另一方面也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边坡和路基的不稳定性。在降雨季非常容易引起坡面土壤侵蚀,山体坍塌、水土流失,河流阻塞、滑坡、水污染等人为灾害。所以在公路的选线设计中,包括:纵面的线型设计、平面的线型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均应该考虑挖填方少方案,尽可能不或者少破坏周围天然植被、地形地貌;尽量避免高填深挖的路基横断面。

2.3 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

山区的公路选线应尽量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的地区及其特殊生态意义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水源区等。当公路穿越这些区域时,会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大量占用动植物栖息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 公路网的分割使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到动物的活动区域。所以公路选线必须考虑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平衡。

考虑环境影响的山区公路选线方法

3.1 地质选线

针对山区地质、地形、水文都比较复杂的情况,选线时要坚持系统综合选线、整体最优原则等地质选线原则,山区公路选线以地形控制与工程地质选线并重的综合选线,以达到绕避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地质现象很多是隐蔽,是随着时间工程建设而不断变化的,有一些地质问题会在施工中暴露。山区的地质选线要重视施工地质及其运营地质,用动态的观点处理地质问题。

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公路要从一条河流域跨过分水岭进入另一条河的流域,所以山区公路选线主要包括越岭选线、河谷选线,如何选定越岭垭口的位置、越岭高程和隧道长度,再联系两侧引线条件,选择不同隧道长度及其展线方式等。

河谷选线:山区河谷选线可充分利用河谷纵向坡度比较平缓的特点,有较好的运营条件,有利于山区工农业的发展。山区河谷选线在重视水文、地质条件同时,注意换岸方案的选择。通过对两岸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首先应是左、右岸比选,,确定线位在同岸后,再进行局部换边的比选。其次沿河线路在进行左、右岸线路方案比选时,既考虑有不良地质的影响,还应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发生工程灾害的影响。

越岭线路主要由岭顶的长隧道、沿分水岭两侧河谷向下游的引线以及谷底桥梁等三个部分组成。合理选择越岭标高是山区公路选线重点,它常和越岭隧道长度、限制坡度等密切相关,根据实际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分别进行比选。展线方式一般有简单展线、伸入侧谷展线、螺旋展线和回头套线四种展线方式。越岭线路选线的方法主要有实地选线法、航测选线法等。实地选线法是较为原始方法。航测选线法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公路选线的一种方法。

在山区地质不良、地形复杂的地段,深挖、高填、隧道、挡墙、护坡、横桥、河岸防护等工程经常出现,要充分利用地质地形的特点,在较大比例尺的横断面图上,结合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质情况,确定线路中线移动的位置。在地形陡峻地质复杂地段, 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的控制要求,采用控制横断面选线,准确地确定线路位置以达到理想的工程效果。

3.2 考虑环境因素的选线设计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则会加重自然灾害,而良好生态环境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功能, 因此在山区公路选线设计中应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方案比选中加入环境因子进行综合比选。把生态环境因子作为线路评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改善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指导选线防灾减灾的根本性措施。环境保护和线路方案比选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

综合考虑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保护工程,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首先在整个线路建设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并在线路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都建立环境治理和评价的程序,综合考虑山区公路选线。其次在环境保护的工程方面,除一般的净化水池以及绿化工程外还有如勘测设计、施工的组织等,均要考虑到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加以防止,同时必须将公路选线工程设计、环境保护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而采取的方法:横断面上采用缩距法:路堑、路堤的填挖高度,直接关系路基边线宽度的大小,所以在纵坡拟定时尽量考虑横向边沿最优宽度;平面上采取避让的方法:在选线中考虑工程造价及技术标准外,同时山区公路的选线应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地区;纵断面上用设置变坡点法:山区公路选线若纵断面变坡点设置不合理,会产生大量挖填方,这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同时也增加了边坡和路基的不稳定性。所以山区公路选线中尽量减少填挖方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结语

进行山区公路选线,要全面考虑经济的发展、国土整治及开发、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建立有机结合起来,遵循生态规律和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规律,促进山区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必须做到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护措施,切实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赵剑强.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陈文昌.浅谈旧路改建勘测与环境保护[J].福建建筑,1997,13(03):37-38.

[3] 杨文领,袁玉卿,向芳.典型沙漠公路施工特性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34(9):127-131.

[4] 张砚琴.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1:42-43.

[5] 刘汝明.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与环境保护[J].云南公路科技,1995.

上一篇:电子电器厂浸漆车间有机废气治理 下一篇:略论变电站设计中电抗器对监控设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