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31 10:58:20

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表现。方法 84例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划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分别21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丙丁两组分别21例,在甲组静脉麻醉基础上复合吸入异氟醚治疗,乙丁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氟马西尼催醒,详细记录各组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与甲丙丁组有显著差异,甲乙两组的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率,甲乙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躁动谵妄与丙丁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及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

关键词:全身麻醉;腹腔镜;苏醒期

腹腔镜手术为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在实施该手术治疗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主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研究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苏醒期的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样我院从2013年3月~11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患者,ASAⅠ-Ⅱ级,年龄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其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40例。8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四组,甲乙丙丁组患者分别21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常规的心肝肺以及内分泌检查,显示为正常,无本次研究使用物的禁忌症。

1.3方法

1.3.1麻醉诱导 于术前给予患者肌注0.3mg东莨菪碱,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电图情况,在实施全麻诱导时采用0.1~0.15mg/kg咪达唑仑,0.1~0.15mg/kg顺阿曲库铵,0.3~0.4μg/kg舒芬太尼,1.5~2mg/kg异丙酚,实施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给予患者实施机控呼吸。

1.3.2 麻醉方法 84例患者均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并在术中间断性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并采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治疗;丙、丁组:在甲组实施静脉麻醉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复合吸入异氟醚,将呼气末浓度维持控制为1.3~1.5MAC,待缝合结束后停吸异氟醚,上调氧流量为3L/min,并继续给予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乙、丁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采用静脉滴注氟马西尼进行催醒。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情况适当调整物的用量,待患者术后清醒,自主呼吸情况下PETCO2不高于45mmHg、SpO2不低于90%、潮气量不低于6mL/kg时,可将气管导管拔出。

1.4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清醒情况,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清醒时间:患者自主睁眼且可正确按照指令行动,可判定为清醒;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判定指标:BP高于150/95mmHg,HR高于100次/min,或波动高于基础血压的20%。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统计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 甲乙丙丁四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分别为(33±12)、(11±3)、(34±13)、(35±11)min,其中乙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三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统计对比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率,甲乙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均少于丙丁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腔镜技术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因其微创,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而被用于取代开放性手术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多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实施全身麻醉,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且全身麻醉实施的麻醉深度足够,可有效抑制内分泌发生剧烈波动,有效维持血压以及心率相对稳定[1,2]。根据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将全身麻醉划分为静吸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本次研究中,分析不同全身麻醉方式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在全凭静脉麻醉后结合采用氟马西尼,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减少,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主要原因为,麻醉中所采用咪达唑仑为临床一种常用的苯二氮类镇静药,氟马西尼是一种苯二氮类拮抗药,在用药后可快速发挥拮抗作用,且不会对麻醉的镇痛效果[3-4]。分析不同麻醉实施后患者的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指数、恶心呕吐以及躁动谵妄情况,其中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明显少于复合吸入麻醉,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异氟醚一种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当前临床并未明确躁动谵妄发生机制,分析可能是因麻醉吸入后,痛觉过敏而导致的烦躁发生[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更为良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结合采用氟马西尼,有利于患者快速苏醒,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军.不同方式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并发症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0):47-48.

[2]黄俊伟,伍淑韫,关柏锐.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13):1703-1704.

[3]徐芍,张胜,郑立新.气管插管全麻在不孕症宫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6):2495-2496.

[4]钱大东,石先伦,赵志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7):3217-3218.

[5]吴树彪,吕志峰,董铁立.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9):49-51.

上一篇:心理护理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