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发展之路

时间:2022-08-31 10:47:12

低碳农业发展之路

【摘 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农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应给予充分重视。同时,发展低碳农业具有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特点。本文阐述了低碳农业发展的前景及面临的问题并说明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低碳农业 农村 工业化 发展

一、低碳农业的发展前景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确保能源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讲,人们只把“低碳经济”看成工业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似乎与农业发展无关。

但是,低碳农业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和根本保证【2】。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正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大背景下,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农业是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

因此,将低碳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为基本思路,将会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低碳农业将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的低碳农业模式的优越性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证明。但由于我国的低碳农业匹配的条件不足,在农村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我国地理、生产习惯、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

1.低碳农业发展遭遇技术瓶颈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低碳农业,却面临着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断层、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低碳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2.我国人口的迅速猛增伴随着粮食的大量需求

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初步改善了我国土地短缺与粮食需求量大的矛盾,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进程。但如何更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在拓展生物生长空间的同时提高出产效益,同样是未来农业面的又一挑战。

3.规模化低碳农业发展面临困难

以小农分布为特征的农业影响低碳农业的规模发展。我国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等的因素,缺乏统一组织与支持,从而影响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组织。

4.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投资往往偏重于江河治理、水利工程建设,而对农业水利工程倾斜不足。多数地方的水利基础设施不尽完备,缺少资金的大量投入,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处于尴尬境地。

5.现有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发展与保护相矛盾

以农业化肥使用为例,化肥的使用已形成了农民们惯性思维,大量的石化产品使用造成土地结块、肥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循环使用,不符合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和高产相结合,转变农业生产的方式,是我国农业面临的又一难题。

6.农民的生态意识不高

农民生态意识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到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行低碳农业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民生态意识普及低碳农业常识,让低碳农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才能切实有效的推进低碳农业。

三、低碳农业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的低碳生态转变,这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低碳农业发展之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要求

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全球温室气体(包括CO₂、CH4 和N2O)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4】。农业生产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工业化进一步加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发展低碳农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2.低碳农业发展之路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以农业开发为基础,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又符合我国土地“小、碎、散”的特点。

3.低碳农业发展之路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

低碳农业是为解救生态圈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费量,实现农业低碳生产。使高产与低碳切实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实现农业低碳化关键在于投入低碳化与产出低碳化,包括缓控释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采用绿色种植、绿色加工,推进低碳农业的蓬勃发展。

综上,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是艰难曲折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低碳农业又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由低碳农业的“ 三低、节约、高效、安全”的特点来看,低碳农业符合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郑艳,庄贵阳.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析[M]./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李明贤.“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笔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2~4.

[3]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周琼,翁伯琦.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启示.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86~591.

[4]廖媛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世界农业,2011,(3):87~90.

上一篇:依托资源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下一篇:农业试验园区的推广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