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亦有道 第9期

时间:2022-08-31 10:37:03

孩子犯了错误需要给予惩罚。但是,惩罚孩子也要讲究智慧和艺术,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孩子起不到规范作用,还可能使孩子逆向发展。那么,怎样惩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其改正错误呢?这里介绍几个中外名人惩罚孩子的故事,以供家长们参考――

故事一:让孩子自己选择惩罚方式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家有一条规定:孩子犯错后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由他们自己提出来,经母亲同意后再施行。

一日,马克・吐温夫妇决定带孩子们一起到附近农庄去旅行,这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事情。然而在出发前,大女儿苏茜却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按照家规,苏茜必须受到惩罚。苏茜犹豫了许久,最终坚定地对母亲说:“今天我留在家里,不去旅行了。”马克・吐温有些不忍心,不由说道:“惩罚是必然的,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没想到,苏茜果断地说:“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让我永远记住自己的过失!”

惩罚之道: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向良性转化,所以,“量刑”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而且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马克・吐温让孩子自行选择惩罚方式的办法,既显得民主和宽厚,又不会纵容和溺爱,让孩子在自我反省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故事二:巧用“沉默”帮助孩子认识错误

一天,詹姆斯和两个表兄弟在家里玩。突然,詹姆斯一不小心将一个飞机模型“啪”的一声碰倒在地上。闻声而来的大人问是谁碰的,两个表兄弟齐声说:“不是我。”詹姆斯迟疑片刻,也说:“不是我!”

詹姆斯的爸爸罗斯福很快猜到了真相,但是他并没有揭穿儿子,而是有意疏远儿子,并让妻子向儿子暗示:撒谎的人连父母都不会信任他。面对父亲的“沉默”,詹姆斯非常不安。第二天,他终于向父亲认了错。罗斯福笑着说:“孩子,我就等这一刻呢!知道自己错了,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它。爸爸和以前一样爱你!”

惩罚之道:罗斯福没有直接地批评,而是间接地暗示,通过“沉默”来告诉孩子:做错事是错误,但撒谎是比做错事还严重的错误,会让人不喜欢和不信任。经过思想斗争,詹姆斯诚实的良知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自我反省显然比被动受教更有效。当孩子犯了错,许多家长或声色俱厉或施以严刑,其实,孩子的意识和认知还不健全,并不知错误的本质和害处。所以,通过惩罚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故事三:自然后果法让孩子长记性

女儿要去夏令营,父亲孙云晓问她东西带齐了没有,她说都带好了。孙云晓检查一遍后,却发现衣服没带够,手电筒也没带,便提醒说:“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女儿不耐烦地说:“没问题,您就别嗦了!”孙云晓便不再言语。一个星期后,女儿回来了,她大倒苦水:“冻死了,没想到山里那么冷。而且晚上活动没有手电筒很不方便,又没地方去买。”“那以后该怎么办?”孙云晓趁势问道。女儿不好意思地说:“得像爸爸一样,出门前列好单子!”

惩罚之道:对于孩子的过失,卢梭主张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孩子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自然后果法”可让孩子获得最直接的经验,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孙云晓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他有意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以便“吃一堑,长一智”,挨了教训,也就长记性了。

上一篇:不当直升机父母,让孩子自己成长 下一篇:一技之长,孩子非得拥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