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8-31 10:30:52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将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以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十分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特点是跟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源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各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想一想,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如果让你自己来设计一台电脑,你想会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功能?课堂上,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四、因材施教分层次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以“趣味”当作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领路人,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游戏激趣

根据小学生喜欢玩,尤其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适当安排使用一些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了,更不用说26个字母用哪个手指去操作,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了。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从而慢慢降低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不愿意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软件,例如金山打字通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法,不但能使老师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得到开发,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2、竞赛激趣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比如在教指法的时候,可以采用金山打字这类软件来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他们看到一个个红苹果在屏幕上跳动,她们就会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正确的字母,来游戏的最高分数。最后大家可以比一比,谁吃到了最多的平苹果。这样同学们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上课了。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为本,以激发兴趣、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上一篇:优化中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