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磺酸钙治疗微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时间:2022-08-31 07:46:34

羟苯磺酸钙治疗微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摘要】 目的 评估羟苯磺酸钙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212只眼)视网膜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和对照组,羟苯磺酸钙组采用羟苯磺酸钙1-5g/天,分三次口服,配合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分别连续用药3个月后复诊,分别检查用药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治疗;羟苯磺酸钙

目前,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和药物,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应用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126例(212只眼),其中男性86例,女性40例,年龄26-78岁,单眼95例,双眼31例,发病时间3天-2个月。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视网膜水肿82只眼、糖尿病性出血49只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13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7只眼、中高度近视眼7只眼、视网膜脱离3只眼,治疗前视力:光感-指数/50cm74只眼,占35%:0.02-0.1者59只眼,占27.8%;0.12-0.3者41只眼占19.3%;0.4-0.8者38只眼,占17.9%。眼底表现:重度:视网膜缺血性水肿或眼底不能窥见95只眼,占44.8%。中度:眼底可窥见视网膜轻度水肿及部分血管79只眼,占37.3%。轻度:眼底稍模糊38只眼,占17.9%。

1.2 治疗方法 羟苯磺酸钙组63例(108只眼)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1-5g/天,分3次口服,配合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时间为3-6个月。对照组63例(104只眼)采用复方血栓通、维生素B1、腺苷钴胺口服,时间3-6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视网膜病变明显改变,视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视网膜病变部分改变,症状减轻,视力提高2-3行;无效:视网膜病变无变化,症状无好转,视力无提高。2 结 果

经过治疗,可以看出,羟苯磺酸钙对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糖尿病性出血等病因所致视网膜病变均有较好疗效,全组63例108只眼,显效65只眼,占60.1%,有效36只眼,占33.3%,总有效率93.4%。对照组63例104只眼,显效52只眼,占50%,有效30只眼,占28.8%,总有效率78.8%,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用药后两组病例比较

组别 眼数(只) 有效眼(只) 无效眼(只) 总有效率(%)

羟苯磺酸钙组 108 101 7 93.4

对照组 104 82 22 78.8

3 讨 论

视网膜病变多由出血性(眼外伤、糖尿病、高血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炎症性(葡萄膜炎、眼内炎)和变性(如中高度近视)诸多原因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出血或炎症性物质吸收延迟,甚至经久不吸收,这不仅引起视力障碍,还会因视网膜内红细胞或炎症性细胞分解产物、纤维蛋白、纤维细胞增生等因素导致视网膜增生性变化、血管新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一些严重并发症,使视功能更加难以恢复。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可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增加渗透性和减少阻力。能够降低血浆粘稠度,降低血小板的高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也可间接增加淋巴的引流而减少水肿,从而促进视网膜的组织吸收,增进视网膜的新陈代谢,保护视网膜。

本文的各项指标显示,羟苯磺酸钙对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是肯定的。有文献报道,羟苯磺酸钙可引起胃部不适和极少数过敏现象,餐中服药可克服胃部不适现象。本组病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可行性及可靠性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张效房,廖树森,主编.新编临床眼科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0.

[2]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5-146.

上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 下一篇: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