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外讨厌我们

时间:2022-08-31 07:20:30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二十一

20多年前中国人出国时惹人烦,因为我们露穷;现在出国还让人家烦,因为我们显富。

我们露穷时是真穷,穷得连衣服都买不起;我们显富时其实没那么富,只是比以前有点钱而已。不要忘记,穷和富都是相对的概念,尽管我们的GDP总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收入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不仅欧洲,就连非洲都有许多国家高过我们。所以说,我们的富裕,没有什么好显摆的。

再说了,我们常常是拿相对富裕的自己比相对贫穷的西方人,而且还保持着贫穷时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在这一点上不如西方。西方的富人活得体面,穷人也活得体面。

穷得遭华侨冷眼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开始大批走出国门时是真穷。出国的钱都要专门去中国银行领,到国外后支出统一管理,个人口袋里只有零钱。西方世界商品琳琅满目,让国人又好奇又眼馋。我当时不仅没有钱买,连问质地都不知道怎么问,只好通过橱窗逛店(window shopping),饱个眼福。

到了华人开的店,终于可以说中文了,又是同胞,忍不住到处问价,可又不买,顶多是问半天就买几美元的小纪念品。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挺招人烦的。印象特深的是,当时海外同胞而非西方人尤其烦我们这些中国大陆来的穷鬼。

我第一次到纽约是80年代中期。在唐人街买东西,我用普通话问价,同胞用广东话回答,我根本听不懂。他们那种爱搭不理、嫌贫爱富的势利态度让我很不舒服。我同事出差香港,也有类似遭遇,后来对我提及此事时说,本来就愤世嫉俗的他心里油然产生收回香港的决心!

国人富裕后很快学会了消费西方名牌,却常常引来怀疑的目光,因为假的东西在国内太多了。我的一位朋友当了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副总后,有一次吃饭时穿了一套名牌西装,笔挺笔挺的,引来一片赞扬声。我故意问他那牌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得意地说是真的,这件西装花了好多钱。另一位朋友则在一旁揶揄道:关键是现在人不一样了,当大官后气魄也大了,穿了假的别人也会认为是真的;没当大官时则不一样,穿了真的都被人认为是假的!

富得让西方人侧目

富裕的中国人集体出行,到了巴黎团购。去高档店买东西时大声喧哗,旁若无人般挤在一起,让法国人侧目。于是他们干脆成立了中国部,专门请了巴黎的华人在那里导购退税,方便了游客,也是为了把中国人隔离开,免得影响商店的生意。我专门去巴黎“春天”和“老佛爷”店看过团购的场面,熙熙攘攘一片中国人,弄得在高级商店购物却根本没有高级的气氛。

多年前日本游客多,也不讲法语,法国人也设立了日本部为他们团购提供帮助。但日本人安静得多,又相互谦让,让法国人很受用。

中国人在国外餐馆吃饭时也会像在国内一样大呼小叫,以为能把服务员指使得团团转,随叫随到。其实那是不可能的。西方的服务员都很在意自己的尊严,他们愿意提供服务,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但他们希望与食客平等相处。西方食客都是以眼神和隐蔽的手势让服务员注意到,他们就会自动走过来。如果大叫几次,那他们可能就会故意装听不见,把你晾在那儿。法国的服务员尤其如此,他们甚至不在意你给不给小费。

富裕的国人还好故意露富,东北人称这种行为叫“的瑟”。我的一个辽宁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女朋友吃饭时和男友吹了,就是因为后者付钱时特意将万元一叠的大钞掏出来,再从里面抽出几张付账。结果那位女士就不再理他了,因为他太“的瑟”。中国人在海外也“的瑟”,认为自己付钱了,就应该享受到想要的服务,结果却适得其反,被人嫌弃。

当然,有时国人“的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制度上的原因。国内银行在卖外汇时常常不愿意给零钱,只给大钞。出国的人也不愿意带零钱,以为整钱方便携带,结果关键时候买不到东西。我认识的人就有拿200欧元大钞买几块钱纪念品,结果遭到冷遇。法国人借口找不开,其实也是怕遇见假币,而他们又没有像我们那样无处不在的验钞机和千锤百炼识别真假的过硬本领。面对几元钱营业额的损失和百元假钞的风险,权衡的结果很简单:宁可选择不卖。

前些日子在巴黎“老佛爷”店里发生了一件歧视中国人的事。一对中国游客的大额现钞被售货员误认为是欧元假钞,售货员不仅侮辱了他们,还叫来警察把他们送进班房。

留学生的困惑

出国的观光客有钱却时常遭遇歧视,而出国的留学生也会受到排挤。十年前美国的大学就有人提议限制中国学生的人数,美国人绿卡抽签也将大陆出生的中国人排斥在外,但是他们却不限制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数量。这几年英国人也有这种倾向。

英国泰晤士报前一段有报道说,英国一些私立中学开始对中国留学生设限,以免影响英国家长送孩子入学的意愿。根据英国私立学校协会的统计,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从2000年的数百人增至现在的2345人,加上香港的则达到8652人,占整体外国学生的40%,远超过位居第二的德国人(1888人)。

而许多学校不希望中国学生超过全校总数的10%,以便保持英国传统。有的学校已经竭力将中国学生的数量减少一半;有的则计划将中国人限制在15%~20%。尽管对不少私立学校来说,中国学生已成为其经济命脉。

当然,也有的国家对此不以为然,还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留学生。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将吸引中国留学生当成支柱性产业,要学习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按人口平均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我读过一份加拿大做的关于中国人出国留学的调查报告,才知道教育出口的概念。以我们经商人的角度,狭义的出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出到国外,进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入国内。教育出口则是广义的,指吸引有钱的外国学生到自己国家学习和消费,虽然产品没有出国,但外汇却流进了国内,就跟真的出口效果一样。

圣约翰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小城,十多年前我去那里时,我们几个中国人是仅有的有色人种。我喜欢运动,在游泳池里游泳时看到的是白花花的一片――当地人都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后裔。可是去年我到那里的大学参观时,在走廊上碰到的学生用汉语回答我的问题;参观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半以上是亚洲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大陆。虽然是一个临海又花团锦簇的校园,但毕竟是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十年前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没有,现在却有300个来自中国的学生在里面学习。

不过,那里的留学生也是鱼龙混杂,有的认真学习,有的则拿父母的钱买了当地最好的跑车兜风,一天能吃两张罚单,让当地的老华侨觉得很丢人,他们辛苦打拼的形象被这些纨绔子弟给毁了。

国人也烦自己

中国人之多,满世界都可以见到。国人还喜欢扎堆,相互间竞争。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叫史岱文森,有3000名学生,位于曼哈顿西南角的哈德逊河畔,和金融中心毗邻。考入这个学校是许多中国移民家庭为自己成绩优秀的孩子制定的目标。可是,他们的孩子进入这个名校后就发现了问题:中国人的孩子太多了!

因为它几乎成了一个中国人的学校!3000名学生中有一半是中国血统。这些学生在各个学校都成绩优秀,经过千锤百炼的考试杀进这个纽约州最好的中等学府后,没料想却有进人大附中的感觉,因为竞争对手全是中国人!一些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因为他们到国外追求的就是一个西方人的世界,坦白地说,是一个白人的世界。

为此,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远离华人的地区,甚至上私立学校。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女儿去了曼哈顿北部的私立学校,原因不仅是学校好有名气,还因为学生都是白人,只有两个华人学生,其中一个是他女儿,另一个虽然是华人面孔却是被美国白人领养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他女儿是受中国传统熏陶的。在这样的学校中,中国的孩子反而容易出类拔萃,也容易在高中升大学时被好的学校录取。毕竟,华人占半数的名校,好学生太多了,华人学生之间自相残杀就会损失很多机会。而那些名校――比如哈佛、耶鲁,一般不会从一个学校里大量招生的。尽管择优录取,但分散招生也一直是他们的传统。

“不让老外烦我们”,目的不是为了取悦老外,而是自己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让老外从心里佩服我们。实际上,提起中国人五千年的文明,没有老外不由衷赞叹,但是近代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尊重中国文化却不尊重中国人!这说明了什么?

1890年时,美国教士史密斯在上海英文报纸上连载“中国人的德行”系列文章,把中国人不守纪律、没有公德、说话不算数的种种缺点暴露无遗,曾轰动一时,让世人以为中国人就是这样没有教养。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中国,在精神文明上究竟有多少改进?

一位台湾朋友和我说起他们对日本的复杂情结后讲了一句让我记到今天的话:日本人要赚台湾人的钱,却又瞧不起台湾人!同胞们的教训我们不要忘记。

敬请关注下期系列之二十二:

公开原则和保密规定

上一篇:适度通胀,经济充满活力的标志 下一篇:曹汝霖:国人皆曰可杀的“亲日派”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