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点

时间:2022-08-31 06:36:50

谈生物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点

目前,中学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涉及整个生命自然界,教学大纲只可能从宏观上指明思想教育的基本方向和范畴,为在教学中易于把握,谨提出生命的物质性、辩证的观点、进化的观点、生态学的观点、科学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作为思想教育内容的基本点,我先谈生命的物质性及辩证的观点。

一、关于生命的物质性

恩格斯曾经发表过如下的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的各个层次、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组、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物质运动,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就在其中。

1.无论从何种生物,从病毒界到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直至人类。它们的身体总是由各种化学元素、各种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而且,就其组成的基本化学元素而论,是非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没有任何“生命的元素”。这种认为,不应该等到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的化学成分》时才开始,因为初中植物学就讲到种子的成分,初中生理卫生中就有骨的成分,血的成分等知识。因此,这个认识也是逐渐渗透,逐渐树立的。

2.绝大多数生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组成细胞的物质,一方面以核酸一蛋白质为基础构成了复杂的多分子体系,使生命现象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又以其结构上的精细分化、形成细胞膜、细胞质(含各类细胞器)、细胞核而实现生命过程的各种功能。细胞的出现是生命进化历程中的伟大事件,是繁杂的生命现象的特殊的物质结构基础。我们的教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生物,开宗明义都要讲细胞知识,都十分重视许多生命现象能在细胞水平上弄清楚。

3.组织、器官、系统乃至整体,其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持征。在我们的教材中,动植物的各种组织、植物的各个器官、动物和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等占有大量的篇幅,它们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认识这些知识。还在于形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

4.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互相关系。生命过程是一种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由于作功,生命过程将消耗能量。从初中植物学讲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起,直到高中生物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依存关系,各种生命活动的供能问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问题等等都要涉及。必须使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和物质变化的依存关系,物质变化一定表现为某种能量的变化,能量又推动着新一轮的物质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根本的。

5.个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生命的代代相传,繁殖、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的基因、复制及变异。生物的进化,是新的基因、新的基因的组合,新的染色体组型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然选择的检验,汰劣留良。总而言之,都可归结为物质的一定规律的变化。

二、关于辩证的观点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既存在着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斗争,也同时存在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斗争。而且后者的争执,由于不仅受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进展和普及程度的制约,还受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于正处在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知识之不足,涉世之浅微、思想之易于片面、辩证观点的建立。更为重要。

1.生物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观点,因为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停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实现其组成成分的自我更新,弗在这基础上表现出各种生命现象。无论从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系统发育(进化)、还是生态系的水平上看、生物及其生命活动都受环境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这一观点渗透在从初一到高中生物课程的全部章节之中。

2.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结构和功能是互相适应的,一定结构是一定的生物功能的基础,但无论从个体的生命活动,还是从结构在系统发育中的演化来看,功能又影响着结构的发育和演化。例如心脏的结构特征决定着它是血液循环的发动中枢这一功能,然而,它的使用和锻炼无疑对它的功能效率的提高是有影响的,并最终影响到其结构的完善化和健康。在脊椎动物的系统发育中,更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演变、导致对心脏功能的不同需求,从而选择(自然选择)了不同的心脏结构型式,从一心房、一心室,两心房、一心室、两心房、心室不完全隔开到两心房、两心室完全隔开。类似的许多例子,充满于中学生物教材之中。

3.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无论是生物的个体发育还是系统发育都是这样的。要切忌外因论的谬误。从个体发育来看,受精卵组合的遗传基础,是发育的内因.环境条件是发育的外因、是条件,即使这个条件是如此重要,如此左右发育的过程及其结果。也终归是条件,在某些非常特殊的例子中,尤其要注意叙述的观点的正确。例如不同环境因子对某些植物雌、雄花形成的影响,同样的受精卵,发育环境不同,后代的性别比的变化,也不能认为是外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由于在个体发育的初始阶段,性别分化具有两种潜在的可能性,雌雄性器官是同源的。在生物进化的系统发育中,则遗传基础的改变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只是通过生存斗争起着汰劣留良的选择作用,它的每一个世代,都是基因型加环境相互作用而发育成一定的表现型;反之,仅仅由环境引起的表现型的变化,没有遗传意义,当然也没有进化意义,充其量也只对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生存斗争起作用,但终究会消逝在进化的波涛之中。

4.生命的生存及其发展基于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揭示这种普遍存在的各式各样的矛盾运动,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习惯。择其要者,例如: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的对立统一是个体生命生存、发育的基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种族生命的连续性的矛盾,是通过繁殖作用来解决的;巨大的繁殖潜力和生存条件的有限性矛盾,制约着种群数鼍的消长;遗传和变异的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因;而进化必定伴随着它的对立面退化的发生,等等。生物体的内部和生命自然界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世界。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下一篇:浅谈初中政治课中的“活动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