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

时间:2022-08-31 06:22:13

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

摘要:法国工程师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就卓著,在法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引进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并使其本土化,为我国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学习、借鉴法国工程师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对探索我国高等工程师教育新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国工程师;本土化;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46-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基本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家科技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核心竞争力要有“质”的提高。[1]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精英人才。目前,我国已经有10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特别是在精英工程人才的培养方面,缺乏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教育部2010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为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阶级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基础和条件。[2]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急需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提升我国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层次和水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特色之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

法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高目标、高水平、规模小、专业少、专业化程度高;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严格的选拔制度;课程教育强基础、重实践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3]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是保证法国工程师教育高质量的条件之一。

法国工程师教育学制5年,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硕士学位。通常,法国工程师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师预科阶段,为期两年,接受高中毕业生,属于无专业的基础课阶段,以大学基础知识教育为主。预科阶段结束后通过全国性的严格考试并由各校单独进行口试,才能进入工程师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工程师阶段学习,这个阶段属于有专业阶段。而工程师教育是有条件的精英教育,将逐年进行筛选淘汰:那些由于学习强度大,不堪学习重负、无法达到学业要求的目标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淘汰。这种严格的选拔和淘汰制度,是工程师教育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4]因此,法国工程师教育有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从多个向度来评价学生接受工程师教育的效果。

二、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学生评价的特点

1.学生评价内容质性化

质性评价是相对于量化评价而言的另一种评价的基本范式。质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解释和推论。[5]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与我国传统的学生评价有较大的差异,我国传统的学生评价主要是以学业成绩作为单一的指标来评价学生,而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评价非常重视质性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特别重视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变化以及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能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内容是从五个向度来考查学生的,分别是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以及学习动机,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性格、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这种质性评价有利于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情况进行价值判断,能够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发展方向,监督和调节学生的发展进程。

2.学生评价方式多样化

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除了以课程学习的效果来考核之外,课堂的表现以及课后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是评价的方式。在工程师精英培养体系中,考试是任课老师衡量学生知识接受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因此,考试是普遍而密集的。每学期每一门课程中,任课老师会根据情况安排N次(一般5次以上不等)随堂、临时的小测验;同时,任课老师还会着重安排N次大考(一般3次或4次,每个年级不等,一般可以理解为:第一阶段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的总评成绩是以举行的N次大考的成绩占较大比重,小测成绩、作业、课堂互动、课后互动等向度占部分比重来计算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学期2次的学生评价会议,所有任课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教师都要参与,在会上要根据学生这一段时间的综合表现,对每一名学生做出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调整。

3.学生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

传统的学生评价推崇工具理性,按照固定的评价模式和标准判定学生,只关注评价的结果,评价功能过多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学生的不同背景与个体需求,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但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评价,更强调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最终的评价结果将被分为以下5个类别:表扬、鼓励、额外辅导、警示、建议分流。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将获得肯定和表扬,并提供较高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向尖端水平发展。对于学习成绩良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者,将会要求任课老师积极给予鼓励,并提供较多成长机会。对于学习十分努力,但基础较弱者,学院将根据其所在年级和科目,组建额外辅导小组,每周安排专门辅导课程,进行专项基础补足。对于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态度不端正者,针对其程度,分别进行谈话疏导,引起其警示。对于不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学院专业课老师将给出建议,建议其考虑分流到更适合其本人的领域去发展。

三、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学生评价的启示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的最基本的一个领域,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学生评价既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等方面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全面了解学生,是学生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教育的真谛在于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是大学的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全面了解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因此,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断激励他们进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全面实现教育的目标。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全面了解学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家庭的期望、个人发展的诉求等。总之,学生评价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2.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评价的核心

学生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由于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首先确立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实现指明方向。因此,学生评价标准的需要实现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评价学生在教育活动之初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性的教育活动结束后学生取得的成绩情况;第三,通过对学生成就的了解,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第四,通过学生学习成就的变化,向学生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第五,利用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是制订学生评价标准的意义所在。

打破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是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学生评价最大的特点。法国工程师教育非常强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通过对一系列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发展动力,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

3.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实施学生评价的保证

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以甄别、选拔、评量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评价需求。同时,强调被评价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学习状况,以及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认同,强化了评价的反思、调控的功能。学生评价覆盖了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过程评价中以帮助学生自省为目的,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优化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效率,达到逐步完善的效果。总结性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过程的检验,以考察最终的效果为目的,以便对教育活动做出总结性结论,为甄别优劣、鉴定等级提供依据。因此,应该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转变思想,树立新的学生评价观,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适应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实际,并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特点,根据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熊璋.法国工程师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55-457.

[2]教育部.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zong_he_news_465/20100624/t20100624_489087.shtml,2010-06-24.

[3]杨东华,杨佩青.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6):49-50.

[4]Jean DOREY,张敏.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解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9,(12):52.

[5]张敏.学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电路”与“振动力学”的类比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