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时间:2022-08-31 06:10:5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设置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运用能力。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对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能力 学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数学作为一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更要在小学时期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活应用问题来帮学生阐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帮学生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鉴于此,笔者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数学应用意识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但学生自己更要积极钻研、敢于应用,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为了有效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必须做到联系生活。当今的数学教学越来越生活化和实际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习得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就必须紧靠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运用数学,以此来实现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在日常生活中,方位的辨别始终存在,哪怕是学生从家来到学校也要对方位进行辨别,因此,方位问题的解决是我们生存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方位这一问题的学习正是三年级下册的学习重点,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求学生要能够正确地找出自己所处的方位,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就可以主动地联系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方位,这样既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又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一举两得,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通过动手操作来训练自己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此来训练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教师在讲述“统计”这一单元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统计表,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生活中需要统计的东西很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动手操作。比如可以让学生借助温度计观察一周的气温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制成统计表。这样一来,学生便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无形之中就训练了自己数学应用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活动实践化

实践出真知,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才能生化而来。小学数学注意研究的是基本自然数和常见几何图形的关系。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便于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以形象的方式认知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常见几何图形中的长方形知识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实践化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活动背景: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手工区”的设计图。

及时提问:为了让大家深刻认识长方形,强化常见图案运用能力,请尝试设置一个长7分米的,总边长24分米的花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因为长方形两长相等,两宽也相等,所以如果长边是7分米的话,那剩下的两个宽边是24-7-7=10分米,那么其中的一个宽边就是5分米,这样就利用几何知识找到了准确得解决方案。

继续提问:同学们很棒。但是为了美观,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个展示花环,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大家观察花环的平面图是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不规则的多边图形需要测量每一个边的长度吃能计算周长。

教师活动:手工区如此漂亮,学生的展示品要放入其中,那么如果每个同学的展示品都是正方形,边长为10厘米,8个同学的展示品能拼成什么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这样让学生动手测量和实践,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熟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在主观上产生提升数学应用的能力。实际上,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应用意识的过程。

三、作业形式应用化

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外延,它能帮助学生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数学作业也要切合生活实践,要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外活动和数学作业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移默化中生成数学应用意识,形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数学作业:第一,数学课外调查。我们可以结合当堂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形成应用能力。比如:学习了统计表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调查不同年龄段对某电视节目的喜欢情况;学习了比例后让学生尝试将家里的支出和收入做比例统计;学习了正方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房间的地板砖情况。第二,数学日记形式。数学日记是记录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数学应用的事件。比如今天买了5元的肉和3元的菜,一共花了8元;小红过生日来了4个伙伴,她们五人平均每人分到一块蛋糕的1/5……

总之,数学就是在生活应用中诞生的。所以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一点要结合生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部体验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才能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课外实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尤其切近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概念,尝试用数学解决情境问题。课下,我们还要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善于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寻数学规律。比如,在学完“垂线段最短”性质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数学概念,更能培养他们开拓创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所以我们要在小学时期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和实践活动等方式牵引孩子们参与到知识运用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并及时迁移成应用能力。

上一篇:聚类算法在高校网络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洋妞到我家》剖析中西文化家庭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