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31 03:41:20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摘 要:课前的预习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从问题引领学生预习;词典帮助学生预习;评价促进学生预习三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预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了如下规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发现、实践等方式,掌握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是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不但会减轻教师的负担,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在众多学习方法中,课前的预习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预习是为上课做准备,学生预习效果良好,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英语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但是课前预习也是被很多教师忽略掉的一个环节,虽然教师也会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进行预习,但往往是带有强制性质的记单词、背课文之类的预习任务,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主的进行预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高中阶段的学生预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实践,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问题引领学生预习

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高,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会预习,不知道在预习时到底应该做什么。要想学生在预习时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给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还要给学生指出预习的重点及难点所在。一般说来,学生预习时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需要用到哪些课外的知识、资料;明确上课时需要他们准备什么学习用具;学生预习时需要尽量掌握本课需要学习的词汇、短语及重点句型;学习新课文之前学生需要阅读哪些内容,并根据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理解的重点段落有哪些。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就会有章可循,避免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在逐步学会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需要花费很多功夫进行准备,帮学生制定预习计划,结合文中重点内容提出关键问题帮学生理解等,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出相关的预习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将重点问题进行记录,形成预习笔记,以备上课时随时查阅。

二、词典帮助学生预习

学生之所以学习英语的效率低,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特别是词汇量少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地帮助学生养成随时查词典帮助理解的习惯。只有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词典这一重要工具,学生才不会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词就乱猜,甚至是胡编乱造。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要手边随时准备好词典,对于关键的词语一定要勤查、多查,准确理解。至于文别难的句子,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实在不懂的就做好标记,这样教师在课上针对这些地方进行讲解时,学生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刻,难点的突破也会随之实现。

三、评价促进学生预习

要想学生的预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预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用准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随时对学生提问,来检查预习效果,也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或集中问答检查学生的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对于那些没有能够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则需要教师提出批评、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将之向学生进行反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及学习重点,对于学生存在共性的难题,教师就进行重点的讲解分析,对于那些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能够掌握的知识,课堂上一带而过即可,节约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会学生预习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并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就会更加专心,听课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对于课文当中重难点的把握也更加准确。通过预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们会主动地通过查词典、与同学合作探究,找到并掌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会做好标记,在课堂学习时及时进行学习巩固,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活跃,英语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郭军银,郭忠民.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原则和内容.学科探究,2007(09).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下一篇:异地高考政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