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饮食“清调补”

时间:2022-08-31 03:40:57

节后饮食“清调补”

节日期间,最累的莫过于胃肠道―――连续多天反复承受大量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兼具消化、吸收、代谢的重任,似乎已经不堪重负。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后应该让胃肠道好好歇歇,于是有人提出节后饮食要“素”,也有人提出要“清肠”,实际上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素”和“清肠”的做法对胃肠道同样不利,不仅难以达到“休整”的目的,甚至还会“雪上加霜”。按照人体正常消化、吸收、代谢的生理进程,春节期间的饮食摄入早已完成全部的循环过程,所谓节后的“调整”对前一轮营养失衡状态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此,我们应该纠正节后饮食两大误区。

误区1:节后应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韭菜等,以平衡节日期间过多摄入的油脂。如果春节期间因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导致胃肠不适,那么,节后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韭菜等,则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因为这些富含膳食纤维,并且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一方面会延缓胃排空,造成腹胀、早饱、嗳气、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使节日期间一直“过度劳累”的肠道雪上加霜。

误区2:节后饮食“以素为主”。“以素为主”的膳食会造成新一轮营养失衡,特别是动物里富含的B族部分微量元素、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等摄入不足。

那么节后究竟应该怎么吃呢?一句话就是让春节期间“过剩”的营养“软着陆”,强调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感,要做到以下几点:1.四个“一”。即:一定量的主食、一袋牛奶、一个鸡蛋、一斤蔬菜、50g豆类制品、一个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2.两个“三”。包括150g瘦肉和3勺油脂,这些摄入是必需的,但应避免油炸、肥肉和动物内脏等。3.有规律地进行“定时、定点、定量”用餐。恢复到节前的进餐规律。

《人人健康》营养专家提醒您要保证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适度,注意干稀搭配和粗细粮搭配,并为您推荐几款排除油腻、清胃通肠的菜肴。

银耳竹笋汤

材料:银耳25g、竹笋300g,鸡蛋、精盐适量。

做法:首先将银耳用水泡发去蒂,竹笋用水清洗干净,鸡蛋打入碗中搅成糊;在锅中放水煮沸后,倒入鸡蛋糊,加入银耳、竹笋,用慢火烧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特点:银耳能润肺养颜,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竹笋能去湿利水,是消除腹壁脂肪的最佳食物。

蟹肉烧冬瓜

材料:干蟹肉45g、净冬瓜200g,白糖、黄糖、姜、葱、湿芡粉各适量。

做法:将蟹肉放入碗内,加少许汤,放上葱、姜片,入锅蒸20分钟左右;把冬瓜切3分厚的片,用沸水烫一下后捞出,起油锅,煸出香味后,加入蒸好的蟹肉,倒上蒸蟹时碗里的汤,加精盐、白糖、黄酒调好味。冬瓜入锅内,煮4~5分钟,勾芡,即可食用。

特点:冬瓜热量低,能去除身体中多余的脂肪和水分,是最佳的消脂瓜类。与蟹肉同用,有减肥健美之效,适用于肾脏病、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患者食用。

山楂粥

材料:山楂30~40g、大米约100g、砂糖少许。

做法:将山楂洗净切片后,放入砂锅内煎取浓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煮沸,同时放入山楂汁液;待熟时调入砂糖煮沸即成。

特点:该粥具有健脾胃、消积食的作用,特别对春节期间因肉食过多而导致食积不化、胃脘饱胀的,有很好疗效。

荞面拨烂子

材料:荞麦100g、莜麦100g,红黄彩椒、紫苏叶适量。

做法:先将荞麦面、莜麦面分别和成团状,制成硬币大小、薄厚适中的面片,上锅蒸熟盛盘;将油、辣椒油、盐、香油、醋等调味汁浇入盘中,用横切成条状的黄红彩椒将荞麦片与莜麦片分隔开来,盘边放些紫苏叶。

特点: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配比合理,可以美颜、瘦身、预防许多慢性病。

上一篇:情人节 送一份燃情食谱 下一篇:小知识带来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