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观念性支持

时间:2022-08-31 03:01:18

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观念性支持

【摘 要】目前我国科技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重结构却对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加以重视、读科学却不重视做科学的学习方式。学教改要求有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合理科学观、科学素养的教育目的观念、科学课程整合及研究为重点的科学教学观。并且需要减少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观念性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指明每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直接和国家的竞争相联系。所以国家都相当重视科学的教育,并制定了各国之间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最近几年的时间,我国也开始将科学教育列入教学课程标准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有很大的支持系统,系统由物质性、制度性、观念性等构成。文章论述的观念性支持,简单来说就是要构成帮助科学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观念,特别是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

一、我国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绝对性的科学知识观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认为科学是和自然、社会、思维相关的知识体系,19世纪很多人们都是这样理解科学的,但是这种给知识体系的观点相对来说是较为狭窄、并且较为局限性的,无法表现科学的整体面貌。这种绝对化科学知识观对教育影响深远,人们思想中认为科学只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这种科学结论。一些科学性的教材在介绍和解释科学理论时具有很大的宣布真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验证性的实验来证明一些理论。学生对于这些理论理解是科学是一个定律、无法改变的绝对性真理,无法了解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及科学发现的实际过程。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只单一地面向过去,而不面向未来。科学教育较少关注学科的研究动态。不对科学发展趋势加以了解,只对学生的科学性系统知识进行要求。绝对性的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教学方式。

2.重视结论却对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加以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探究的过程比单纯的结论具有更大的价值,只有当结论是探究出的产物时,其得出结论的过程才更为人所信服。但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只对于结论加以重视,却对过程不加以重视,体现在科学课程编制使用成功模式,就是只在教科书中提到的科学成就密切相关的部分工作才被列入教科书中,却忽视科学家在成名前走过的路及犯过的错误。这就是说,教科书在反应科学成就时对于历史很少考虑到,抛弃科学发现和进步的真实背景,只对结果进行收集,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是文化继承的结果,但是科学教育不可以只局限在非过程化的结论以及结论的传授。所有知识都要在知识的角度上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教育中通常不重视这部分过程。

3.重视读科学却忽视做科学的学习方式

我国的科学教育在多重作用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走向了读而不是做的教育道路。读科学指的是被前人验证了的客观性真理,科学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时空上,教学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学生动手能力和机会缺少。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却忽视对于解决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学中让学生讲科学原理变为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工具,教学方式上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作业的形式上教师鲜少布置像观察类的实践性作业,再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科学实验都使用黑板实验进行完成,并且课堂的演示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教缺乏自由发挥机会,学生缺少自主探究过程,教学如果只是一种知识的工具却缺少自身独立性的价值,那他就会缺少科学教育应当具备的探究及创新功能,那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真正的实验,就只是一种验证知识的方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育中的观念

我国的应试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筛选制度,已经逐渐影响了社会价值的导向,使得教育界愈发功利化、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制度,不应只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测评,这种应试教育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实验不加以重视,对于方法过于轻视、科学精神的贯彻未落实到位。都使得我国的科学教学一再止步不前。近年我国教育理论界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目的性上来看都需要从学生的素质出发,尤其是实践及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掌握,教学过程中主张智慧的探究过程及生命的体验过程。

三、总结

有人对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做过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课程及教材方面。美国使用综合性的科学教育,但是国内目前使用的是分科教学,在教和学方面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倾向使用归纳推理的方式,注重演示和实验部分的操作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就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04:5-21.

[2]刘本剑.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几点认识[J].沧桑,2011,02:168-169.

上一篇: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尝试 下一篇:英语学习中读写教学中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