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压力与动力

时间:2022-08-31 02:45:19

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压力与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压力能产生动力是无可置疑的。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教师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学生进入四年级以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再不是机械运作,已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追求性了,应该开始形成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在某种压力下进行。这种压力必然来自外来的压力。

先谈谈亿及亿以上数学习中来自教师的压力。在四年级数学教材中,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是个重点内容,学生必须完全掌握这个部分的知识。据我所知,一般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心是好奇的,是无目标的。对于1亿到底有多大,恐怕看了书,学生也讲不出。在预习时,我给学生的压力是:限在一节课中,把课本中的话理解清楚,又限在两天内找出一个适当的答案,否则罚写100道题。谁愿意受罚?谁不愿意得表扬?于是有学生认真看书了,有学生静静地思考了,有学生向家长求助了。他们无疑想争个先。答案出来了。“1亿个小朋友手牵手,可以绕地球两圈半。”“每秒钟数一个数字,从1数到1,日夜不停地数,也要数2年3个多月!”“1亿元百元大钞叠起来有100米多高,有2400多斤重!”“还有……还有……”我很满意,感到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很大的。我表扬了学生。在学生练习读写亿及亿以上数时,我不给学生压力,让学生自由地练习。结果交上来的作业错误很多:有不读计数单位的,把485002002读成“四亿八五百零二”的;有不注意中间零的读法的,把630045800读成“六亿三千零零四万五千八百”的;有不严格按亿级、万级、个级的顺序写数的,真是漏洞百出。我对当时的教学提出了置疑:是不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是不是当时学生没有学会?通过我的深入了解和自我检查,否定了这些置疑。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第二天,我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这次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人人做对,否则,错一道就要罚写20遍!这一下可有效了,全班同学做得特认真,作业也特工整,答案全对。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压力不能没有,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话:一个人是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呀,没有奋斗目标,哪来的干劲!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压力,就相当于一点一点的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等到这些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离他们的理想也就不远了。

再谈谈方向与位置学习中的来自家庭的压力与动力。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单单地想,或者光靠孩子的天赋,是很难成功的。有一位杨姓家长是很给力的。本学期在教方向与位置时,这位家长自觉地担任课外辅导老师,他在家里给了孩子十分的压力。在这个内容的学习时间里,几乎天天与老师通电话,询问当天的家庭作业和做题的方法,并给孩子限时限量完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有了自己的学习动力,能够独立设计游乐场的方向位置图了,比其他的同学要早1―2天时间。这是家庭压力的结果,是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

在四年级数学简算学习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和可以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那就是社会压力。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只要我这次能得奖状,舅舅会给我100元钱;外婆会给我买新鞋子;姑妈会带我去长沙玩。全是些快乐的事情。这些物质激励实际上会产生压力。一位舅舅出的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20道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342×107-7×342,一位学生把做题的经过告诉了我,意思是说,书中讲的是积加积的形式,而这道题是一个积减积的形式,开始感到有点难,后来套用乘法分配律给套出来了,是逼出来的。我说很好,是要发挥自己的动力,多动脑筋,能套用的套用,能转化的要想办法转化。要知道,这位学生并不是优生。

如果把教师课堂上的压力当成学生学习中的第一动力,那么来自家庭的压力就是第二动力了,来自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压力就是第三动力了。以上各方面的压力是有的,也是必要的,是学生学习动力产生所需要的燃料,是催化剂。我们要给学生一些压力,让他们顶着压力学习,用压力逼他们产生学习动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探讨初中学生化学科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