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31 02:24:09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生物知识的讲述比较枯燥,在具体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形成渴求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进而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实现释疑解惑而去积极思考、探究问题、分析论述、认真推理,而后才会获取新知识。在这一复杂的探究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生探究知识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各自实际状况,通过师生的互动,利用兴趣激发疑问、巧妙解释疑问,可以实现有效强化和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利用赏识教育、启发诱导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在科学的思维能力推动下进行创造性学习,拓展探究能力。在探究问题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于他们顺利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如在讲解“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绝不要照本宣科,这样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并且很容易遗忘。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梯次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相互讨论、大胆设想,加深对基因工程这一概念的体会和认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形成。

三、合理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讲述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不便于学生进行观察,不能给学生一个具体直观的体验。所以,在具体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必须想方设法将课本中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形象的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来进行讲解,如类比方式就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记忆。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会进行类比,可以把“河”比作“膜”,把“船”比作“载体”,把“船票”比作“能量”,这样讲解就形象、生动、具体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抽象、枯燥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级中学)

上一篇:成才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城市小学“托管”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