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动脉栓塞的诊疗体会

时间:2022-08-31 01:34:21

肢体动脉栓塞的诊疗体会

【摘要】 目的 通过复习我院自1996年以来的动脉取栓术病例,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判定。 方法 急诊手术,多采用Fogarty导管经股动脉取栓,术中配合抗凝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溶栓7~10天,同时配合组织保护剂、神经营养药物等。 结果 所有取栓术均获得成功,但根据血栓部位、形成时间等有所不同,并受到年龄及伴随疾病的影响,取栓的效果有很大区别。 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根据患者个体化因素,区别对待,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动脉取栓术;抗凝溶栓;Fogarty导管

【Abstract】 Objective Review the case of Arterial embolectomy in our hospital since 1996.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y of ope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embolectomy by using Fogarty pipe. Methods Emergency operation, We often use Fogarty pipe to take out embolus through femoral artery with anticoagulant and thrombolysis therapy during the oper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we continue anticoagulant and therapy 7~10 days and neurotrophy and tissue protecting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are successful, wherea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have some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location and time of the thrombus forming, even with the age and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Arterial embolectomy with Fogarty pipe is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cute arterial embolism. But it must be made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accoding to individualization. Drug treatment is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element.

【Key words】 arterial embolectomy;anticoagulant and therapy;Fogarty pipe

急性动脉栓塞是一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如不及时诊治,常可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血管外科从1996年9月~2005年2月共收治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18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7例患者中,男101例,女8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9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2个月;发病部位多为下肢,占98.6%, 偶发生在上肢,仅占1.4%;发病因素最常见者为风心病、房颤, 其次为心瓣膜置换术后、室壁瘤、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尚有少量与骨科疾病、外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术前多数患者经临床体检判定确诊,少数经B超或DSA造影证实。

1.2 典型病例摘要 例1: 26岁司机,突发左下肢疼痛2h,不能行走,虽连续3次经股动脉取栓成功, 仍再次栓塞,已向家属交代再次取栓意义不大,家属强烈要求再次取栓,结果手术获得成功,现已随访2年,效果良好。

例2: 老年男性患者,曾在我院做过下肢动脉取栓术,但仍反复形成血栓,而致下肢坏死,在当地医院行双侧髋关节离断术;此次左上肢急性栓塞4h来我院就诊,经肱动脉取栓成功,术后切口渗血较多,为保证疗效,在监测凝血象情况下,术后最大限度应用抗凝、祛聚等治疗,安全出院。

例3: 60岁男性患者,突发右下肢疼痛已7天,足部皮肤紫绀,足趾能微弱运动,经手术取栓,术后应用大量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营养神经的药物,21天后,足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可下地行走,但仍有麻木感及活动障碍。

例4: 病史2个月,怀疑主髂动脉闭塞症的65岁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右髂动脉血栓,经股动脉取栓获得成功,术后肢体功能未受到任何影响。

1.3 方法 手术方法多采用经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也有经?动脉或肱动脉取栓者。

2 结果

154例(占82.4%)患者一次取栓成功,出院时没有出现肢体坏死,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恢复或本身没有动脉搏动,但皮温正常,神经肌肉功能无异常;11例(占5.9%)患者经2次以上的取栓术也获得成功,肢体功能恢复;15例(占8.0%)患者术前即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神经受累,术后多数肢体功能受限或截除足趾;7例(占3.7%)患者取栓术后缺血平面更加明显,行截肢术。

3 讨论

3.1 方法 急性动脉栓塞单纯应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的截肢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一旦就诊,应积极手术治疗[1]。1963年Fogarty成功发明气囊导管以来,使动脉取栓变得很简单,在创伤很小的情况下,能取出肢体远段的血栓[2]。我院自1996年以来,均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常规对下肢股动脉、?动脉等部位的血栓均采用经股动脉取栓术,皆因此部位表浅、好暴露,且Fogarty导管向近远端均能探及。但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也可以就近选择切口,如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经腹膜外髂动脉取栓术、?动脉取栓术、胫后动脉取栓术等。

3.2 手术时机 急性动脉栓塞的预后与栓塞时间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肢体完全血流中断4h即可能坏死,但也有肢体完全缺血小于12h是安全范围之说;段志泉教授在其《实用血管外科学》中谈到急性动脉栓塞8~12h,是手术的最佳时机[3]。从本文的病例来看,发病到就诊最短者为1h,手术效果极其满意,但也有的病例发病已1周,取栓后效果仍然满意。笔者认为,发病的时间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受时间的约束,只要患者肢体没有坏死,仅出现花斑或紫绀,仍然有手术指征。

3.3 年龄化问题 从本文的病例来看,女性患者多合并有风 心病房颤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应在手术取栓后,积极治疗心脏病或在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令预防血栓形成;年轻男性多有吸烟史,如果原有动脉系统疾病多为长期脉管炎改变,而且动脉本身建立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急性动脉栓塞,肢体远段的坏死率及截肢率都很高;而老年男性患者多在动脉硬化狭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长期的动脉硬化可使动脉本身建立很多侧支循环,即使形成血栓,肢体也不容易坏死[4]。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年轻患者,如栓塞时间已很长,即使肢体仅仅是苍白发凉,截肢的危险也很大;而老年患者,尽管肢体出现花斑、紫绀,部分肌肉变硬,只要肢体没有完全变黑,仍是手术的适应证。

3.4 药物的配合治疗 在术中取栓之前常规静脉推注肝素50mg,取除栓子后,用肝素水冲洗血管腔并向远段注入,部分患者同时推入25万u尿激素酶,以预防远段血管内血栓形成,同时溶解细小血栓,增加手术疗效。由于取栓造成的血管内膜轻度损伤,有继发形成血栓的可能,术后继续给予3天溶栓药,同时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7~10天,随后口服华发令或塞宁。

【参考文献】

1 叶建荣.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中期动脉栓塞.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52.

2 苑超,吴庆华,王仕华,等.影响下肢动脉栓塞外科治疗效果多因素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27.

3 段志泉.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4 徐欣.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12例诊治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526-527.

上一篇:肢体电烧伤的早期修复 下一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侧信息管理和服务